电极红铜
红铜特点及用途:
红铜就是铜单质.因其颜色为紫红色而得名,又名紫铜 纯铜 赤铜 电极铜 。铝能提高黄铜的强度﹑硬度和耐蚀性﹐但使塑性降低﹐适合作海轮冷凝管及其他耐蚀零件。红铜是工业纯铜,高纯度,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高延伸性,耐腐蚀性,耐大气腐蚀性,耐候性。还可加入其他元素,以改善材质和性能,如加入0.3%-2%的碲构成高铜合金,加入0.4%-1.2%的铬构成铬铜合金
压铸制模用品报价
电极红铜
红铜特点及用途:
红铜就是铜单质.因其颜色为紫红色而得名,又名紫铜 纯铜 赤铜 电极铜 。铝能提高黄铜的强度﹑硬度和耐蚀性﹐但使塑性降低﹐适合作海轮冷凝管及其他耐蚀零件。红铜是工业纯铜,高纯度,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高延伸性,耐腐蚀性,耐大气腐蚀性,耐候性。还可加入其他元素,以改善材质和性能,如加入0.3%-2%的碲构成高铜合金,加入0.4%-1.2%的铬构成铬铜合金等。红铜是用途广泛的电极铜,被广泛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电刷、电火花,制作导电、导热器材,化学工业等行业。
化学成份力学性能参考:
含铜99.95%, 含氧率(0.02-0.05%) 导电率 (IACS)101% 硬度(HV) :约85.2-110 密度(比重):约8.9
出货地点:
品名:红铜 紫铜 赤铜 电极铜 纯铜 电解铜 电蚀铜 C1100铜 二号铜 T2铜 导电铜 导热铜 耐腐蚀铜 工业铜 产地:日本/台湾/ 铜含量:99.95(%)
导电率:101(%IACS)
铍铜又名铍青铜,是力学、物理、化学综合性能良好的一种合金,经过淬火调质后,具有高的强度,弹性,性,耐疲劳性和耐热性,同时铍铜还具有很高的导电性,导热性,耐寒性和无磁性,碰击时无火花,易于焊接和钎焊,在大气,淡水和海水中耐腐蚀性。
,国内高铍铜制造厂家,铸造,保证!铍青铜硬度在(HRC)38—43之间,密度8.3g/cm3,含铍1.9%-2.15%,其广泛适用于塑胶注塑成型模具的内镶件、模芯、压铸冲头、热流道冷却系统、导热嘴、吹塑模具的整体型腔、汽车模具、磨耗板等。Cr12——常用的冷作模具钢(美国钢号D3,日本钢号SKD1)特性和应用:Cr12钢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冷作模具钢,属高碳高铬类型的莱氏体钢。
电极红铜
铬锆铜(CuCrZr)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Cr:0.25-0.65, Zr:0.08-0.20)硬 度(HRB78-83)导电率 43ms/m 软化温度 550℃ 特点: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导电性和导热性,性和减磨性好,经时效处理后硬度、强度、导电性和导热性均显著提高,易于焊接。铝青铜具有可与钢相比的高强度,同时耐蚀性能优良,广泛用于制造各种重载零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用于高新科技领域的新型合金品种不断涌现,代表了当代工程材料发展的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广泛用于电机整流子,点焊机,缝焊机,对焊机用电极,以及其他高温要求强度、硬度、导电性、导垫性的零件。用制作电火花电极能电蚀出比较理想的镜面,同时直立性能好,能完成打薄片等纯红铜难以达到的效果对钨钢等难加工材质表现良好。
铬锆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硬度高,抗爆,抗裂性以及软化温度高,焊接时电极损耗少,焊接速度快,焊接总成本低,适合作为熔接焊机的电极有关管件,但对电镀工件表现一般。
应用:此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制桶(罐)等机械制造工业的焊接、导电嘴、开关触头、模具块、焊机辅助装置用各种物料。
规格:棒材、板材规格,并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
要求:
1.电导率测量用涡流电导仪,测三点取平均值 ≥44MS/M
2.硬度以洛氏硬度标准, 取三点取平均值 ≥78HRB
3.软化温度实验,炉温 550℃ 保持两小时后,淬水冷却后与原始硬度比较不能降低15%以上
物理指标:硬度: >75HRB,导电率:>75%IACS,软化温度:550℃
电阻焊电极: 铬锆铜通过热处理与冷加工相结合的方法来保证性能,它可以获得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所以用来
做一般用途的电阻焊电极,主要作为点焊或缝焊低碳钢、镀层钢板的电极,也可以作为焊低碳钢时的电极
握杆、轴和衬垫材料,或作为焊低碳钢时的电极握杆、轴和衬垫材料,或作为凸焊机的大型模具、夹具、
电火花电极:铬铜的导电导热性能好、硬度高、抗爆,用作电火花电极具有直立性好、打薄片不弯
曲、光洁度高等优点。
模具母材:铬铜的导电导热性能、硬度、抗爆、价格比铍铜模具材料优越等特点,已经开始在模具
行业代替铍铜作为一般模具材料。比如鞋底模具、水暖模具、一般要求光洁高的塑胶模具、等
接插件、导丝、等需要高强度导线的产品中。
2.淬火温度过高
这是由工艺设置温度不当或控温系统误差造成,应当修正工艺温度,检修校核控温系统。
3.过回火
这是由回火温度设置过高、控温系统故障误差或炉温过高时入炉造成,应当修正工艺温度,检修校核控温系统,不高于设置炉温装入。
4.冷却不当
原因是预冷时间过长,冷却介质选择不当,淬火介质温度渐高而冷却性能下降,搅拌不良或出槽温度过高等。
解决措施:出炉、入槽等要快;掌握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油温60-80℃,水温30℃以下,当淬火量大而使冷却介质升温时,应添加冷却淬火介质或改用其它冷却槽冷却;加强冷却剂的搅拌;在Ms+50℃时取出。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