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2021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北京市将继续做好社会面防控,分阶段做好全市范围内的新冠接种工作。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将新建、改扩建201个急救站点,推进公共场所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
会议指出,在2021年工作中,要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对哨点监测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提高研判和应对能力;加强流调、核酸检测队伍的培训和设备储备,提升信息化水
AED卓尔代理
3月2日,2021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北京市将继续做好社会面防控,分阶段做好全市范围内的新冠接种工作。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将新建、改扩建201个急救站点,推进公共场所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
会议指出,在2021年工作中,要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对哨点监测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提高研判和应对能力;加强流调、核酸检测队伍的培训和设备储备,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院感防控和生物安全督查;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做好社会面防控;分阶段做好全市范围内的新冠接种工作。
AED,全名“自动体外除颤仪”,便携、易操作,非人士使用,只需开机按照语音提示执行即可,号称“傻瓜式急救神器”。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为41.8/10万人,年发数超54万人,通过AED对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院外急救,4分钟内对心搏骤停者进行复苏抢救,大概率救人一命。
责任问题也是阻碍心脏骤停患者救治的绊脚石。
2021年4月29日,广西省百色市百色学院东合校区体育馆室外篮球场,下场稍作休息的李合盟刚起身,身体就不受控制的倒了下去。5月4日凌晨1时,李合盟在监护室不幸离世。其家人表示,在李合盟倒地的11分钟内,校方无人施救。
公共场合,患者倒地后,救人是否要承担责任?敢不敢救,仍是人们目前正在面临的问题。
据唐薇医生回忆,之前也出现过相关案例,一位老人心脏骤停之后,路人为老人救治过程中对老人造成外伤。家属将路人告上法庭,终支持救治者。
“作为医护人员,我们认为在正常抢救操作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损伤,我觉得现在法律已经非常人性化的考虑到这个问题了。”唐薇说。
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民共和国总则》有‘好人法’条款,‘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此外,我国已经有多部法律如《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红十字会法》《典》等,对现场应急救护已经做出规定,卫健委在草拟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中也计划提出相应免责条款。”
11月9日,《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正式出台,杭州成为以地方立法形式规范公共场所AED配置、使用的城市。《办法》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设备到位后,杭州将从“心”入手,设置“好人条款”,打消大家对使用AED救人后出现不良后果要担责的顾虑和担心。
唐薇医生告诉健康界,“无论这个人是否认识,在良心和公德心的驱使下,你还是会选择去救。其实有的时候,救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
AED购买和安装以后,必须管理好AED设备,确保AED随时处于可用状态,因此一台AED设备的使用周期为5~10年,后续对员工的化培训以及急救团队的建设也很重要。
2014-2018年,除颤仪行业市场规模由5.6亿元增长至10.2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6.2%。未来五年,预计整体除颤仪行业市场规模将以15.5%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到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上升至20.8亿元。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