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
1936年意大利人Caboni早提出了阳极氧化膜的电解着色技术,德国人Elssner 进一步改进了这个方法,在1940 年申请了。这使电解着色工艺成为工艺化的基础。但是当时正处于第二次的纷乱之中,而后的混乱也使这项工艺发明被忽略了相当一段时间。 电解着色的工业化1960 年浅田太平改进并注册了电解着色。该的特征是,利用交流电为电源,着色溶液采用Co、Ni、Cu、Ag、
铝件表面处理价格
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
1936年意大利人Caboni早提出了阳极氧化膜的电解着色技术,德国人Elssner 进一步改进了这个方法,在1940 年申请了。这使电解着色工艺成为工艺化的基础。但是当时正处于第二次的纷乱之中,而后的混乱也使这项工艺发明被忽略了相当一段时间。 电解着色的工业化1960 年浅田太平改进并注册了电解着色。该的特征是,利用交流电为电源,着色溶液采用Co、Ni、Cu、Ag、Se 的盐类,以及他们的含氧盐作为主成分。浅田已经明确鉴别出电解着色工艺过程的几个阶段。包括金属离子进入阳极氧化膜的微孔中,由于电解还原转化成着色的物质等。锻铝合金主要是Al—Zn—Mg—Si系合金,虽然加入元素种类多,但是含量少,因而具有优良的热塑性,适宜锻造,故又称锻造铝合金。技术转让权由ALCAN公司获得,通过它所属的铝实验室有限公司以高标名称Anolok-1 向全世界很多转让推广这个技术,从此二次电解着色法得到普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期的10年间掀起了电解着色法的研究高潮,每年有数百篇的文献被发表,研究涉及到元素周期表上几乎所有的可溶性金属盐。


阳极氧化(anodic oxidation),金属或合金的电化学氧化。铝及其合金在相应的电解液和特定的工艺条件下,由于外加电流的作用下,在铝制品(阳极)上形成一层氧化膜的过程。阳极氧化如果没有特别指明,通常是指硫酸阳极氧化。为了克服铝合金表面硬度、损性等方面的缺陷,扩大应用范围,延长使用寿命,表面处理技术成为铝合金使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阳极氧化技术是目前应用且成功的。阳极氧化(anodicoxidation),金属或合金的电化学氧化。


微弧氧化
在微弧氧化过程中,化学氧化、电化学氧化、等离子体氧化同时存在,因此陶瓷层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至今还没有一个合理的模型能描述陶瓷层的形成。微弧氧化工艺将工作区域由普通阳极氧化的法拉第区域引入到高压放电区域,克服了硬质阳极氧化的缺陷,极大地提高了膜层的综合性能。微弧氧化膜层与基体结合牢固,结构致密,韧性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耐高温冲击和电绝缘等特性。膜层有较好的物理吸附能力,是涂层的良好底层,经化学氧化后在涂装所得的防护层,课大大提高铝零件的防护能力。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和膜层功能可控的特点,而

铝加工
铝加工 (加工铝的方法) 编辑铝加工,用塑性加工方法将铝坯锭加工成材,主要方法有轧制、挤压、拉伸和锻造等。铝加工在20世纪初开始以工业方式进行生产,30年代以前,基本上沿用铜加工的生产设备,产品主要用于飞机制造。60年代后,铝材生产发展很快,每年大约增长4~8%,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建筑、运输、电气、化工、包装和日用品工业等部门。产量仅次于钢铁,居金属材料第二位。铝氧化有天然氧化,电化学氧化,化学氧化,碱性氧化,酸性氧化,阳极氧化六种,意思是铝及铝合金的氧化处理的方法铝及铝合金的氧化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两类:[1]天然氧化氧化膜较薄,厚度约为0。于50年代中期建成较大型的铝加工厂,形成了生产体系,产品已系列化,品种有七个合金系,可生产板材、带材、箔材、管材、棒材、型材、线材和锻件(自由锻件、模锻件)八类产品。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