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如果能够利用一些廉价的材料制作出假的设施,那么就完全可能让敌人出现错误的判断。把假目标布置在非要地,就可以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如果敌人发动打击,那么还能起到耗费敌人作战资源的作用。
当然,假目标也不完全只是用来蒙蔽敌人,它们还可以用来训练己方人员如何更好地应用伪装手段,也可以用作诱饵来猎杀那些粗心大意的敌机。
人利用假目标进行的恐吓策略是条件下
气球假目标
这样,如果能够利用一些廉价的材料制作出假的设施,那么就完全可能让敌人出现错误的判断。把假目标布置在非要地,就可以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如果敌人发动打击,那么还能起到耗费敌人作战资源的作用。
当然,假目标也不完全只是用来蒙蔽敌人,它们还可以用来训练己方人员如何更好地应用伪装手段,也可以用作诱饵来猎杀那些粗心大意的敌机。
人利用假目标进行的恐吓策略是条件下的措施,这种做法实际上并不必要,因为日军根本没有进犯美国本土的奢望。过了一段时间,美国发现本土不会遭到日本的进攻,因此也不再热衷于在沿海地区建造假目标。
早期假目标的制作还没有实现产业化,军方没有专门的人员和足够的时间来制作假目标,许多时候只能利用手里的临时资源。飞机假目标制作假飞机为廉价的方法是在地面上挖出一个和飞机投影完全相同的浅坑,从空中看去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是停放在地面的飞机。

军方曾经制作过的更大假目标飞机是B-24“解放者”。1943年,美国在亚利桑那(一说为新墨西哥州)西南部的沙漠地带建造了一架巨大的共和公司B-24“解放者”假机。制作这个假目标的原因,有人说是为了检验各种伪装色和图案的效果,也有人说是为了考察假目标是否能够大规模制造,这样它们就可以被运到海外战场发挥作用。
在大西洋的另一侧,英国从一开始就在使用假目标欺骗德国人。由于德国连续不断的行动,英国部决定组建一支特殊的假目标欺骗,由约翰·特纳上校领导。在英军内部,该被称作“特纳上校分部”。
假机场为英国人贡献良多。但假目标发挥为重要的作用,是在诺曼底登陆D日前的几个月。这一时期,盟军想方设法让德国人相信,盟军将会从加莱地区进攻法国,而这次“进攻行动”将由鼎鼎大名的乔治·巴顿将军指挥,“进攻”正在英格兰东南部集结。
为了让德国人相信这些,更大的问题在于必须虚构出逼真的和装备的集结态势,因此盟军使用了大量假飞机作为幌子,配合其它迷惑手段,终成功诱使德国人作出了完全不利的判断。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