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末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末,工业机器人早开始投入使用。约瑟夫·恩格尔贝格(Joseph F.Englberger)利用伺服系统的相关灵感,与乔治·德沃尔(GeorgeDevol)共同开发了一台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Unimate),于1961年在通用汽车的生产车间里开始使用。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Unimation
发那科焊接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末
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末,工业机器人早开始投入使用。约瑟夫·恩格尔贝格(Joseph F.Englberger)利用伺服系统的相关灵感,与乔治·德沃尔(GeorgeDevol)共同开发了一台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Unimate),于1961年在通用汽车的生产车间里开始使用。
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Unimation公司推出的PUMA系列机器人,为多关节、多CPU二级计算机控制,全电动,有VAL语言和视觉、力觉传感器,这标志着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完全成熟。PUMA至今仍然工作在工厂线。
20世纪80年代,机器人进入了普及期,随着制造业的发展,使工业机器人在发达走向普及,并向高速、、轻量化、成套系列化和智能化发展,以满足多品种、少批量的需要。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智能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第二代具有一定感觉功能的机器人已经实用化并开始推广,具有视觉、触觉、高灵巧手指、能行走的第三代智能机器人相继出现并开始走向应用。

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分析
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
1、人机协作
随着机器人从与人保持距离作业向与人自然交互并协同作业方面发展。拖动示教、人工教学技术的成熟,使得编程更简单易用,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要求,熟练技工的工艺经验更容易传递。
2、自主化
目前机器人从预编程、示教再现控制、直接控制、遥操作等被操纵作业模式向自主学习、自主作业方向发展。智能化机器人可根据工况或环境需求,自动设定和优化轨迹路径、自动避开奇异点、进行干涉与碰撞的预判并避障等。
3、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
越来越多的3D视觉、力传感器会使用到机器人上,机器人将会变得越来越智能化。随着传感与识别系统、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机器人从被单向控制向自己存储、自己应用数据方向发展,逐渐信息化。随着多机器人协同、控制、通信等技术进步,机器人从独立个体向相互联网、协同合作方向发展。

码垛机器人的搬运注意事项
码垛机器人的搬运注意事项:
1.当使用起重机或叉车搬运码垛机器人时,一定不能人工支撑码垛机器人控制箱.
2.搬运中长久不要趴在码垛机器人上或站在提起的码垛机器人下方.
3.在设备进行前,请断开控制器电源及元电源.设置一个'查看及保护中'的耀眼标志牌,将元电源开关锁住或挂上标志以防有人意外的打开电源.
4.在滚动码垛机器人前,先供认设备及其他是不是有异常情况,以确保安全,然后打开马达电源拉开关并将码垛机器人调到适宜的姿态.
5.不要不小心接近码垛机器人和外部设备,防止被夹住手指.
6.姿态调整完毕后,再断开控制器电源及元电源.
7.设置一个'查看及保护中'的耀眼标志牌,将元电源开关锁住,或挂上标识,然后开始工作.

自动搬运物料方案之前
在自动搬运物料方案之前,首先要分析搬运的物料要用什么容器作为承载单元。可以用料箱、托盘和笼车。通常物料单元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工艺的要求。如果搬运任务是针对每个单独的工位,每个工位每次只需要一个料箱。如果工位上需要的是一整个托盘的物料,每次只给几个料箱虽然系统会更灵活,但是给自动搬运设备带来的压力更大。所以需要综合考虑工艺的要求和搬运效率的复合,要从中取得一个平衡。
比如,一个托盘可以放10箱书。如果每小时需要在工位上处理20箱书籍,那么如果使用托盘搬运,每小时只要搬运两趟。如果用箱子搬运,那就需要搬运20趟,同样的时间内,需要搬运的频次不同,但是不一定采用大容量物料运输方式好。比如如果需要实时记录每个盒子的操作记录和具体信息,那么这个时候采用箱子的处理方式会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