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动,社会参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市、区将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提升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统筹推进。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急救技能培训和急救知识的宣传普及,鼓励通过多种方式推进重点公共场所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共同提升社会急救能力。
(二)行业主管,单位主责
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行业特点,积极推进本行业重点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置工作,督促本行业重点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组织
AED除颤仪电极片代理
一)推动,社会参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市、区将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提升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统筹推进。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急救技能培训和急救知识的宣传普及,鼓励通过多种方式推进重点公共场所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共同提升社会急救能力。
(二)行业主管,单位主责
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行业特点,积极推进本行业重点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置工作,督促本行业重点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社会急救培训,推进本行业的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提升。重点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落实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维护、管理和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的主体责任。
(三)部门联动,协同保障
宣传、卫生健康、发展改革、财政、精神文明办等各部门将社会急救能力建设纳入本部门工作,在政策宣传、文明建设、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经费保障、法律支持、志愿服务等方面完善保障措施。
(四)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坚持首善标准,对标国际国内水平,科学谋划公共场所AED等急救设施设备的配置范围、管理模式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按照前期先解决有,后期再提升的思路,分步实施,稳妥推进,逐步提升本市社会急救能力。
AED再次救人
24岁小伙地铁无呼吸心跳
2021年11月27日20时45分,在地铁5号线往赤湾方向的地铁上,24岁的乘客小杨突然在座位上,同车厢的地铁工作人员陈先生上前查看,发现小杨已无呼吸心跳后,便立即对他进行心肺复苏。
20时49分,地铁停靠大学城站后,立即取来AED为杨先生进行心电除颤;
20时55分,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再次用AED进行心电除颤,21时整,杨先生恢复心跳。
现患者意识已清醒,脱离生命危险。
2020年9月,卫健委联合各相关部门印发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地逐步建立统一的公众急救培训体系;2021年5月,卫健委会同等部门再次印发指导意见,要求力争在“十四五”期间逐步在运输客运场站普及配备AED等医疗急救设备。当前,卫健委正组织制定公共场所AED配置指南,明确AED规划配置、安装要求,为各地科学规范配备提供技术依据。
“我国目前有个别地方以立法形式规范公共场所AED的配置和使用。但层面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其配置、使用、经费保障、维护管理等内容,这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难点。”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公共场所布设自动体外除颤器覆盖率仍旧不均衡,普及率较高的均为城市。
维伟思自动体外除颤器参数(AED)
1、 物理参数/性能
*1.1 重量(含电池和除颤电极)≤1.5Kg;尺寸(含把手)240 mm(H)× 210 mm(W)× 60mm(D)
1.2抗冲击/跌落性能:机器六面均可承受≥1.5米跌落冲击
1.3与机器一体的提手:具备
1.4便携式背包:具备
2、环境参数
2.1工作温度范围至少满足-10℃-50℃,且从室温环境下进入-20℃环境后,至少可工作60分钟
2.2 存储温度-40℃-+70℃
2.3防尘防水级别≥IP55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