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退火方法,相当普遍地应用于钢。钢的重结晶退火工艺是:缓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下来。通过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珠光体(或者还有先共析的铁素体或渗碳体)转变为奥氏体(相变重结晶)以及冷却过程中发生的与此相反的第二回相变重结晶,形成晶粒较细、片层较厚、组织均匀的珠光体(或者还有先共析铁素体或渗碳体)。退火温度在Ac
汽车配件热处理加工
这种退火方法,相当普遍地应用于钢。钢的重结晶退火工艺是:缓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下来。通过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珠光体(或者还有先共析的铁素体或渗碳体)转变为奥氏体(相变重结晶)以及冷却过程中发生的与此相反的第二回相变重结晶,形成晶粒较细、片层较厚、组织均匀的珠光体(或者还有先共析铁素体或渗碳体)。退火温度在Ac3以上(亚共析钢)使钢发生完全的重结晶者,称为完全退火,退火温度在Ac1与Ac3之间 (亚共析钢)或Ac1与Acm之间(过共析钢),使钢发生部分的重结晶者,称为不完全退火。前者主要用于亚共析钢的铸件、锻轧件、焊件,以消除组织缺陷(如魏氏组织、带状组织等),使组织变细和变均匀,以提高钢件的塑性和韧性。后者主要用于中碳和高碳钢及低合金结构钢的锻轧件。去应力退火将钢件加热到稍高于Ac1的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冷却到550~600℃出炉空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去应力退火。此种锻、轧件若锻、轧后的冷却速度较大时,形成的珠光体较细、硬度较高;若停锻、停轧温度过低,钢件中还有大的内应力。此时可用不完全退火代替完全退火,使珠光体发生重结晶,晶粒变细,同时也降低硬度,消除内应力,改善被切削性。此外,退火温度在Ac1与Acm之间的过共析钢球化退火,也是不完全退火。

介质中产生应力腐蚀。当合Ni量达到8一10时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倾向性
继续增加 含Ni量至4550应力腐蚀倾向逐渐减小直至消失。 防止奥氏体不锈钢应
力腐蚀的主要途径是加入Si24并从冶炼上将N含量控制在0.04以下。此外还应
尽量减少P、Sb、Bi、As等杂质的含量 。另外可选用A-F双用钢它在Cl-和OH-介质中对
应力腐蚀不敏感。当初始的微细裂纹遇到铁素体相后不再继续扩展体素体含量在6%左右。
3.奥氏作不锈钢的形变强化 单相的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冷变形性能可以冷拔成很细
的钢丝冷轧成很薄的钢带或钢管。经过大量变形后钢的强度大力提高 尤其是在零下
温区轧制时效果更为显著。抗拉强度可达 2 000 MPa以上。这是因为除了冷作硬化效果外
还叠加了形变诱发M转变。 奥氏作不锈钢经形变强化后可用来制造不锈弹簧、钟表发条、
航空结构中的钢丝绳等。形变后若需焊接则只能采用点焊工艺、形变使应力腐蚀倾向性增
加 。并因部分γ->M转变而产生铁磁性在使用时如仪表零件中应予以考虑。再结晶
温度随形变量而改变当形变量为60时其再结晶温度降为650℃冷变形奥氏体不锈钢再
结晶退火温度为8501050℃850℃则需保温3h1050℃时 透烧即可然后水冷。
2加入合金元素使钢的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完整的与钢的基体结合牢固的纯化
膜。从而提高钢的耐化学腐蚀能力。如在钢中加入 Cr,Si.Al等合金元素 使钢的表层形
成致密的Cr2O3,SiO2,Al2O3等氧化膜 就可提高钢的耐蚀性。
3加入合金元素使钢在常温时能以单相状态存在减少微电池数目从而提高钢的
耐蚀性。如加入足够数量的Cr或CrNi,使钢在室温下获得单相铁 素体或单相奥氏体。
4加入Mo、Cu等元素提高钢抗非氧化性酸腐蚀的能力。
5加入TiNb等元素消除Cr的晶间偏析从而减轻了晶问腐蚀倾向。
6加入Mn、N等元素代替部分Ni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同时能大大提高铬不锈
钢在有机酸中的耐蚀性。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