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气吹光缆简称为微缆,直径约为4~8mm,芯数有2~72 芯,分为全介质结构和不锈钢中心束管式结构。在Φ7/5.5mm 的子管中,可吹入一根芯数为 4~24 芯的光缆,在Φ10/8mm 子管中,可吹入一根芯数为48芯或60芯的光缆(或其它小芯数的光缆)。在图5所示的微型气吹光缆中,容放光纤的数目可达几十根(每个1.7mm的松套管可放置12根光纤)。
(a)全介质
吹缆工程施工
微型气吹光缆简称为微缆,直径约为4~8mm,芯数有2~72 芯,分为全介质结构和不锈钢中心束管式结构。在Φ7/5.5mm 的子管中,可吹入一根芯数为 4~24 芯的光缆,在Φ10/8mm 子管中,可吹入一根芯数为48芯或60芯的光缆(或其它小芯数的光缆)。在图5所示的微型气吹光缆中,容放光纤的数目可达几十根(每个1.7mm的松套管可放置12根光纤)。
(a)全介质中心管式微缆
(b)全介质层绞式微缆
(c)不锈钢管中心管式微缆
管道内高速流动的气流对光缆产生了一种拖曳力,有人比喻气吹光缆如同在河流里漂木头,这个比喻不太合适,因为管道内流动的气流并没有对光缆产生一种足以使光缆悬浮向上的垂直力,如果有这种悬浮力,那么管道和光缆之间的摩擦力就不重要了,在我们做过的一些试验中,有硅芯的和无硅芯的管道气吹距离相差一倍以上,这就足以看出硅芯层对气吹长度的重要了。
以往光缆管道采用的是水泥管(因施工复杂、摩擦系数大等原因已基本不采用)或PVC塑料管,一般采用牵引法敷设光缆,这种方法,由于管道内壁摩擦系数大而使得穿缆距离短、速度慢,且容易造成光线的机械拉伸破坏。为解决敷设光缆过程中管道内壁的润滑问题,在硅芯管诞生之前,人们一般采用加润滑剂的办法,即将液体的润滑剂涂敷于管道内壁,但由于重力作用,润滑剂不能均匀地分布于管道内壁,而且还会被前段干燥的光缆带走。因此润滑的问题直接影响了穿缆的长度和速度。
微型气吹光缆由于大大提高了管孔的利用效率,在国际上有比较多的市场应用。微缆微管技术(JETnet)在敷设原理上与传统的气吹光缆技术一致即“母管—子管—光缆”,但它的技术含量远高于普通光缆,是一种高新技术,在生产工艺和材料以及结构设计上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和提高,并尽可能使缆、管等配套产品的尺寸减到zui小,zui大化利用管道空间,节约建设成本,同时使网络建设更具灵活性。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