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机组就是一种集成化的配套传热设备,是由板式换热器、循环泵、补水泵、温度计、压力表、各类传感设备、管路与阀门换器还有操控,区域供暖(供冷)调整机器,还能够模块化增加补水系统、定压系统、水处理系统、变频介质操控系统、热量计和网络通讯操控系统等辅助子系统才能够组成一个完成的板式换热机组。在已经给出设计状况的前提下,板式换热机组的换热系数选择,机组设施、管道、阀门等的选择类型计
锅炉板式换热器生产厂家
板式换热机组就是一种集成化的配套传热设备,是由板式换热器、循环泵、补水泵、温度计、压力表、各类传感设备、管路与阀门换器还有操控,区域供暖(供冷)调整机器,还能够模块化增加补水系统、定压系统、水处理系统、变频介质操控系统、热量计和网络通讯操控系统等辅助子系统才能够组成一个完成的板式换热机组。在已经给出设计状况的前提下,板式换热机组的换热系数选择,机组设施、管道、阀门等的选择类型计算必须要采用技术条款里对各换热机组的详细标准要数据。机组在平时使用的时候,它管道里面的流体流动速度不能超过2.2m/s。 每一个换热器做我补偿热交换因为结垢而导致效率下降,都要多出百分之十五的传热面积,还有就是其框架应需要保留(15%)的板式换热机组的板片增容性能。
产生原因:①运行系统管路未进行正常吹洗,特别是新安装系统管路中许多脏物(如焊渣等)进入板式换热器的内部,由于板式换热器流道截面积较窄,换热器内的沉淀物和悬浮物聚集在角孔处和导流区内,导致该处的流道面积大为减小,造成压力主要损失在此部位。② 板式换热器选型时面积偏小,造成板间流速过高而压降偏大。③ 板式换热器运行一段时间后,因板片表面结垢引起压降过大。
实例:我厂为新疆用户提供了BR10型板式换热器,用于水一水换热的集中供热系统,一次供水设计温度为130℃。在换热器设计选型时,传热导数偏高,接近5 500 w/(rn ·K),而实际应在3 500 w/(rn ·K)。同时,设计单位在水泵选型时流量余量又偏大,造成换热器二次侧介质板间流速超过1 m/s,实际运行压降在0.2~0.3 MPa,使得二次网水力平衡严重失调。
处理方法:① 清除换热器流道中的脏物或板片结垢,对于新运行的系统,根据实际情况每周清洗一次。清洗板片表面水垢(主要指CaCO3)时,选用含0.3 溶液或含0.3 、0.2 、0.1硫酸钾的0.8 溶液作为清洗液,清洗温度4O~6O℃。不拆卸设备化学浸泡清洗时,要打开换热器冷介质进、出口,或安装设备时在介质进、出口接管上安装DN25清洗口,将配好的清洗液注入设备中,浸泡后用清水清洗干净残留酸液,使pH≥7。拆开清洗时,将板片在清洗液中浸泡30 min,然后用软刷轻刷结垢,用清水清洗干净。清洗过程中应避免损伤板片与橡胶垫。若采用不拆卸机械反冲洗方法,应事先在介质进、出口管路上接一管口,将设备与机械清洗车连接,把清洗液按介质流动的反方向注入设备,循环清洗时间10~15 min,介质流速控制在0.05~0.15 m/s。再用清水循环几遍,使清水中Cl质量浓度控制在25 mg/I 以下。
波纹所形成的特殊流道,使流体在低流速的条件下发生湍流(雷诺系数R。约200),低雷诺系数下的湍流其有自身除垢效应,有力地破坏隔热边界层,减少界面上液膜热阻。一般情况下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在3 000-6 000W/m'℃范围内,同时,两种介质几乎是全逆流流动,热传导效率较高。在同等换热效率下,板式换热器只需要管壳式换热器面积的1/2-1/4即可达到同样的换热效果。
板式换热器使用1--2年的周期(根据实际使用工况而定)后需要进行必要的拆检、清洗、打压测试等。对于变形或穿孔等存在问题的板片需要及时更换,在这过程中散热板片的装配需要严格按流程图排列。流程图是按冷却工艺设计的,采用并联或串联的方式将各板片连接起来,常见的有单流程和双流程(或多流程组合)换热器,单流程换热器的介质接人和流出管口通常都固定压板一侧,热介质和冷介质又分别在固定压板垂直轴线的单侧布置,同一种介质同时在左侧或同时在右侧。
板式换热器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我们需要知道板式换热器相关知识,以便我们在选择的时候更方便,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去挑选。之后会继续给大家分享板式换热器的相关知识,大家可以持续关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