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圆锥角α为大致53度,测量触头的移动量与测杆的进退量相等以往,在该内径测量器中,设置于测杆的螺纹部的导程为 0.5mm,而且为了使测量触头的移动量与测杆的进退量相等,圆锥构件的圆锥角 α 通常为大致 53 度。即,( 一个测量触头的移动量 ) = ( 测杆的进退量 )×tan(α×1/2),由于 tan(53×1/2) ≈ 0.5,因此,通过使圆锥角 α 为大致 53 度,测量触
止口内径千分尺制作
使圆锥角α为大致53度,测量触头的移动量与测杆的进退量相等
以往,在该内径测量器中,设置于测杆的螺纹部的导程为 0.5mm,而且为了使测量触头的移动量与测杆的进退量相等,圆锥构件的圆锥角 α 通常为大致 53 度。即,( 一个测量触头的移动量 ) = ( 测杆的进退量 )×tan(α×1/2),由于 tan(53×1/2) ≈ 0.5,因此,通过使圆锥角 α 为大致 53 度,测量触头的移动量 ( 多个测量触头中的两个测量触头的移动量的合计 ) 与测杆的进退量相等。
内测千分尺和内径千分有什么区别
内测千分尺和内径千分尺都是测量内尺寸的量具,一字之差,让很多人对内径千分尺和内测千分尺到底有什么区别,还是有点摸不着头脑,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梳理一下它们到底有什么异同。
一般来讲,内径千分尺比内测千分尺的测量上限大,但是本质的区别还是结构上的区别,内径千分尺符合阿贝原则,被测尺寸轴线与标准尺寸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内测千分尺不符合阿贝原则,被测尺寸轴线与标准尺寸的轴线相互垂直,有两爪的和三爪的不同形式,结构不同当然检定/校准方法也不相同,因此执行的技术标准也各不相同,即JJG 22-2003 《内径千分尺检定规程》和JJF1091-2001 《测量内尺寸千分尺校准规范》。
内径千分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1、在选取接长杆时,是选取数量较少的接长杆来组成所需的尺寸,能够减少累积的误差,在连接接长杆时,需要按照尺寸的大小进行排列,尺寸较大的接长杆应该和微分头相连接,如果将尺寸小的接长杆排在组合体的,会使接长后千分尺的轴线因管头端面的平行度误差的而增加弯曲,导致增大测量中的误差。
2、测量时必须注意温度的变化,防止热源,尤其是大尺寸内径千分尺的温度变化,测量前应严格等温,还要尽量缩短测量的时间。
3、测量物体时,固定测头和被测表面接触,摆动活动测头的同时,需转动微分筒,使活动测头在正确的位置上与被测工件手感接触,就可以直接从内径千分尺上读数,正确测量的位置是指:测量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应测出较小值,测量内径尺寸,轴向找较小值,径向找较大值,离开工件读数前,需用锁紧装置把测微螺杆锁紧,固定后再进行读数。

内径千分尺保管的注意事项
内径千分尺的校正
内径干分尺在使用前,一般需要进行检查,如有误差,必须加以校正,其方法步骤如下:
①转动活动套管,使其圆锥面上的“0”线与刻有基线的固定套管50刻线对齐,然后用25—50mm(或50一75mm)的外径千分尺测量其长度,检查内径千分尺本身较小长度是否等于50mm。
②当内径干分尺本身长度小于50mm时,可用扳手将固定套管的测量头拧松一些,然后再用外径千分尺检查,直至准确大误(有些内径干分尺也可以调整活动套管的测量头)。
③当内径干分尺安装加长量杆后,也可以用类似上述的方法进行检查、校正。
内径千分尺保管的注意事项与外径干分尺保管注意事项相同。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