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
1936年意大利人Caboni早提出了阳极氧化膜的电解着色技术,德国人Elssner 进一步改进了这个方法,在1940 年申请了。这使电解着色工艺成为工艺化的基础。但是当时正处于第二次的纷乱之中,而后的混乱也使这项工艺发明被忽略了相当一段时间。膜层有较好的物理吸附能力,是涂层的良好底层,经化学氧化后在涂装所得的防护层,课大大提高铝零件的防护能力。 电解着色的工业化19
铝件的硬质氧化和本色氧化的区别
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
1936年意大利人Caboni早提出了阳极氧化膜的电解着色技术,德国人Elssner 进一步改进了这个方法,在1940 年申请了。这使电解着色工艺成为工艺化的基础。但是当时正处于第二次的纷乱之中,而后的混乱也使这项工艺发明被忽略了相当一段时间。膜层有较好的物理吸附能力,是涂层的良好底层,经化学氧化后在涂装所得的防护层,课大大提高铝零件的防护能力。 电解着色的工业化1960 年浅田太平改进并注册了电解着色。该的特征是,利用交流电为电源,着色溶液采用Co、Ni、Cu、Ag、Se 的盐类,以及他们的含氧盐作为主成分。浅田已经明确鉴别出电解着色工艺过程的几个阶段。包括金属离子进入阳极氧化膜的微孔中,由于电解还原转化成着色的物质等。技术转让权由ALCAN公司获得,通过它所属的铝实验室有限公司以高标名称Anolok-1 向全世界很多转让推广这个技术,从此二次电解着色法得到普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期的10年间掀起了电解着色法的研究高潮,每年有数百篇的文献被发表,研究涉及到元素周期表上几乎所有的可溶性金属盐。


所谓铝的阳极氧化是一种电解氧化过程,在该过程中,铝和铝合金的表面通常转化为一层氧化膜,这层氧化膜具有保护性、装饰性以及一些其他的功能特性。从这个定义出发的铝的阳极氧化,只包括生成阳极氧化膜这一部分工艺过程。将金属或合金的制件作为阳极,采用电解的方法使其表面形成氧化物薄膜。并且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二次装修市场将成为推动家居行业盈利增长的新引擎。金属氧化物薄膜改变了表面状态和性能,如表面着色,提高耐腐蚀性、增强性及硬度,保护金属表面等。例如铝阳极氧化,将铝及其合金置于相应电解液(如硫酸、铬酸、草酸等)中作为阳极,在特定条件和外加电流作用下,进行电解。阳极的铝或其合金氧化 ,表面上形成氧化铝薄层 ,其厚度为5~30微米 ,硬质阳极氧化膜可达25~150微米 。阳极氧化后的铝或其合金,提高了其硬度和性,可达250~500千克/平方毫米,良好的耐热性 ,硬质阳极氧化膜熔点高达2320K ,优良的绝缘性 ,耐击穿电压高达2000V ,增强了抗腐蚀性能 ,在ω=0.03NaCl盐雾中经几千小时不腐蚀。氧化膜薄层中具有大量的微孔,可吸附各种润滑剂,适合制造发动机气缸或其他零件;膜微孔吸附能力强可着色成各种美观艳丽的色彩。有色金属或其合金(如铝、镁及其合金等)都可进行阳极氧化处理,这种方法广泛用于机械零件,飞机汽车部件,精密仪器及无线电器材,日用品和建筑装饰等方面。


阳极氧化
正金属表面阳极氧化是指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被处理的零件作为阳极,耐腐蚀性导电材料作为阴极,通过电化学的处理方法,在金属表面生成具有性、耐腐蚀性及其他功能或装饰性的转化膜层的工艺过程。抗jun性氧化铝膜:抗jun性氧化铝膜是将抗jun成分浸透到膜的孔中并在膜孔中析出,从而使之具有抗jun性作用。阳极氧化的处理对象主要是有色轻金属材料,特别是铝及铝合金、镁合金、钛及钛合金。阳极氧化处理所得到的膜层无论是致密度、硬度、性、耐腐蚀性及其他的性能,都比化学氧化所得到的转化膜好,膜层也更厚、更牢固。
铝合金表面处理
铝制品蚀洗后表面附着的灰色或黑色挂灰在冷的或热的清水洗中都不溶解,但却能溶于酸性溶液中,所以经热碱溶液蚀洗的制品都得进行旨在除去挂灰和残留碱液,以露出光亮基本金属表面的酸浸清洗,这种过程称为中和、光泽或出光处理。其工艺过程是制品在300-400g/L(1420kg/立方米)溶液中,室温下浸洗,浸洗时间随金属组成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浸洗时间3-5分钟。超硬铝属Al一Cu—Mg—Zn系,可热处理强化,是室温下强度高的铝合金,但耐腐蚀性差,高温软化快。含硅或锰的铝合金制品上的挂灰,可用和体积比为3:1的混合液,于室温下处理5-15秒。中和处理还可以在含300-400g/L和氧化铬5-15g/L的溶液或氧化铬100g/L加硫酸(1840kg/立方米)10ml/L溶液中于室温下进行。各道工序间的水清洗,目的在于除去制品表面的残留液和可溶于水的反应产物,使下道工序槽液免遭污染,确保处理效率和质量。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