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传统的蛋白表达系统相比,省略了耗时耗力的质粒转化、细胞培养、收集、破碎和离心等,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反应体系小,能同时平行合成多种不同的蛋白质;
3. 反应周期短,能满足高通量配体筛选和蛋白质组学的科研要求;
4. 开放的反应体系,便于改变各项反应条件,有利于调控基因的转录,蛋白质的合成和翻译后修饰,避免包涵体的形成;
5.
腺病毒载体
1.与传统的蛋白表达系统相比,省略了耗时耗力的质粒转化、细胞培养、收集、破碎和离心等,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反应体系小,能同时平行合成多种不同的蛋白质;
3. 反应周期短,能满足高通量配体筛选和蛋白质组学的科研要求;
4. 开放的反应体系,便于改变各项反应条件,有利于调控基因的转录,蛋白质的合成和翻译后修饰,避免包涵体的形成;
5. 稳定的反应体系,可以偶联其它工艺,形成自动化、程序化、规模化生产,加快重组蛋白的纯化、功能表征和后续的结构解析;
6. 无细胞结构限制,可用于生产对宿主有毒1害作用的外源蛋白,避免蛋白表达对宿主细胞的致死作用;
7. 添加非天然氨基酸或同位素标记氨基酸,表达特殊蛋白。
8.对于多次跨膜或由于疏水性强导致的普通细胞系表达困难的项目有显著改善。
植物表达系统
植物能够表达来自动物、细菌、病毒以及植物本身的蛋白质易于大规模培养和生产,且在基因表达与修饰及安全性方面有特别的优势,因此利用植物生产外源蛋白质的研究展现了极其诱人的前景。多种抗1体、酶、激紊、血浆蛋白等都已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在植物的叶、茎、根、果实、种子以及植物细胞和器1官中得到表达,然而提取与纯化始终是大规模利用植物生产重组蛋白的主要障碍。Doloressa等据内质网和内质网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把3种重组蛋白,即嗜热细菌来源的木聚糖酶、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和Human placenta分泌的碱性磷酸酶(SEAP)定位到质外体中,通过根分泌和叶分泌途径获得表达,从而建立了两种新的重组蛋白表达系统——植物根分泌和叶分泌,简化了分离和纯化程序,为利用转基yin植物大规模生产重组蛋白提供了潜在的途径。虽然利用植物表达、生产外源性蛋白起步较晚,但已经能够利用植物生产多种食用以及工业用蛋白及酶制剂。
folin―酚试剂法早先是由lowry确定了蛋白质浓度测定的基本步骤。以后在生物化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个测定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比双缩脲法灵敏得多,缺点是费时间较长,要准确控制操作时间,标准曲线也不是严格的直线形式,且专一性较差,干扰物质较多。对双缩脲反应发生干扰的离子,同样容易干扰lowry反应。而且对后者的影响还要大得多。酚类、柠檬酸、硫酸铵、tris缓冲液、甘氨酸、糖类、甘油等均有干扰作用。浓度较低的尿素(0.5%),硫酸纳(1%),NaNO浓度(1%),TCA(0.5%),乙醇(5%),C4H10O(5%),CH3COCH3(0.5%)等溶液对显色无影响,但这些物质浓度高时,必须作校正曲线。含硫酸铵的溶液,只须加浓碳酸钠―NaOH溶液,即可显色测定。若样品酸度较高,显色后会色浅,则必须提高碳酸钠―NaOH溶液的浓度1~2倍。

原子数由m个氨基酸,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n个—COOH,至少含有n个—NH2,肽键m-n个,O原子m+n个。分子质量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含b个二硫键,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ma-18(m-n)-2b基因控制基因中的核苷酸 6信使RNA中的核苷酸 3蛋白质中氨基酸 1。蛋白质是由C(碳)、H(氢)、O(氧)、N(氮)组成,一般蛋白质可能还会含有P(磷)、S(硫)、Fe(铁)、Zn(锌)、Cu(铜)、B(硼)、Mn(锰)、I(碘)、Mo(钼)等。这些元素在蛋白质中的组成百分比约为:碳50% 氢7% 氧23% 氮16% 硫0~3% 其他微量。
(1)一切蛋白质都含氮元素,且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均为16%;
(2)蛋白质系数:任何生物样品中每1g元氮的存在,就表示大约有100/16=6.25g蛋白质的存在, 6.25常称为蛋白质常数。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