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酸是以动,植物油(棉油,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混合油)为原料,经过水解,蒸馏,冷冻,分离所得到的液体部分再经蒸馏而得到的工业油酸。
质量标准:执行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ZBY43004-89
化 学 式:CH3(CH2)7CH==CH(CH2)7COOH
物化性质:常温下为浅黄色透明油状液体,熔点13.4度,比重0
大豆油酸批发
油酸是以动,植物油(棉油,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混合油)为原料,经过水解,蒸馏,冷冻,分离所得到的液体部分再经蒸馏而得到的工业油酸。
质量标准:执行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ZBY43004-89
化 学 式:CH3(CH2)7CH==CH(CH2)7COOH
物化性质:常温下为浅黄色透明油状液体,熔点13.4度,比重0.8905,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等,具有有机羧酸的一般化学性质及不饱和双键的化学特性。
主要指标:酸值 190-203mg/g
皂化值 190-205mg/g
碘值 80-140g/100g
凝固点 Y-8,Y-10,Y-16
水份 <0.5%
色泽 <400
主要用途:广泛用于塑料增塑剂,合成纤维,尼龙,合成洗涤剂,洗涤皂,油漆,油墨,蜡纸,复写纸, 圆珠笔油,脱模剂,环氧树脂,二聚酸,矿业浮选,造纸行业,石油行业,乳化剂S-80,生物柴油等的原料。
主要包装:180kg/桶,塑料桶包装。
油酸物理化学性质密度0.9±0.1 g/cm3沸点360.0±0.0 °C at 760 mmHg熔点13-14 °C(lit.)分子式C18H34O2分子量282.461闪点270.1±14.4 °C质量282.255890PSA37.30000LogP7.70外观性状无色至淡黄色粘性液体蒸汽密度1.03 (vs air)蒸汽压0.0±1.7 mmHg at 25°C折射率1.467储存条件1.贮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中。避免日晒。禁止与碱性物品和物品共贮。
2.本品一般贮存于陶瓷罐或镀锌铁桶中,每桶重25kg或180kg。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处,避免日晒雨
淋,应与碱类、物品隔离,远离火源。按一般化学品规定贮运。
稳定性1.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凝固后成白色柔软固体,露置于空气中色泽逐渐变深。类似猪脂气味。溶于乙醇、、、、等,微溶于水。具有机羧酸的一般化学通性及不饱和双键的化学特性。
2.化学性质:在大气压下加热至80~100℃发生分解。放置时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颜色逐渐变深,并产生酸败气味。与碱性或过氧酸作用,氧化生成9,10-二羟基硬脂酸。与中性作用,氧化成9-羟基-10-酮硬脂酸和10-羟基-9-酮硬脂酸。油酸氢化时变为硬脂酸。用氮的氧化物、、亚硫酸等处理时转变为反油酸。
3. 存在于烤烟烟叶、白肋烟烟叶、香料烟烟叶、侧流烟气中。
4. 天然存在于苹果、姜、西红柿。
油酸MSDS模块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油酸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Elainic acid
cis-9-Octadecenoic acid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皮肤刺(类别 2)
眼睛刺 (类别 2B)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警告
危险申明
H315造成皮肤刺。
H320造成眼刺。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64操作后清洁皮肤。
P280戴防护手套。
事故响应
P302 + P352如果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
P305 + P351 + P338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然后继续冲洗.
P321具体处置(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2 + P313如觉皮肤刺激:求医/。
P337 + P313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
P362脱掉沾污的衣服,清洗后方可再用。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经口 - 大鼠 - 74,000 mg/kg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静脉内的 - 大鼠 - 2.4 mg/kg
备注: 肺,胸,或者呼吸系统:急性 肺,胸,或者呼吸系统:其他变化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腹膜内的 - 小鼠 - 282 mg/kg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静脉内的 - 小鼠 - 230 mg/kg
备注: 行为的:抽搐或对阈值的影响。
皮肤刺激或腐蚀
皮肤 - 人 - 肤刺激 - 3 d
眼睛刺激或腐蚀
眼睛 - 兔子 - 轻度的眼睛刺激
呼吸道或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特异性靶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特异性靶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吸入危险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吸入可能有害。 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造成皮肤刺激。
眼睛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