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胀模引起的质量缺陷
模板胀模问题引起的混凝土质量缺陷现象、发生的部位及原因:
是在现浇梁、柱、墙、楼板的时候发生的模板变形,导致现浇件厚度增加。混凝土胀模会造成构件尺寸增大,外形不规整,严重者需进行剔除,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混凝土胀模的防治措施
模板设计方面的措施 。
荷载的组合:除按规范计算混凝土的侧压力外,还应考虑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堆料方法及可
清水混凝土修复价格
混凝土胀模引起的质量缺陷
模板胀模问题引起的混凝土质量缺陷现象、发生的部位及原因:
是在现浇梁、柱、墙、楼板的时候发生的模板变形,导致现浇件厚度增加。混凝土胀模会造成构件尺寸增大,外形不规整,严重者需进行剔除,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混凝土胀模的防治措施
模板设计方面的措施 。
荷载的组合:除按规范计算混凝土的侧压力外,还应考虑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堆料方法及可能发生的意外荷载。
模板的设计:全钢模板板面、支撑、对拉螺栓的布置可按通常方法计算,但面板为木竹板面时,因板材的技术指标一般在标准干燥条件下测定,经水泡后会稍有损失,因此凡采用木、竹面板时,建议其厚度较计算值作一定的增大,围檩间距及柱箍间距作适当减小,对拉螺栓布置间距也适当减少。
对拉螺栓的布设:应结合结构计算布设,对不宜布设对拉螺栓的部位,可采用支撑进行补强。此外,在距墙、柱模板200~250㎜处楼板上,须预埋18-25钢筋支脚,以固定模板下口。
对楼板的支撑,应在结构计算基础上,分别计算梁、板支撑架,并根据实际设计情况布设支撑架立杆。采用二次支撑体系或快拆模体系,要画出详细的模板图辅助施工。

处理好以下问题:角模形式、大小及与墙、楼板模板的连接方式;模板板块的拼接方法,大模板之间及大模板与角模的拼接方法;梁柱节点、楼板与墙、柱交接处内外模板及支撑方法。
设计门窗洞口模板、预留洞口模板及其支撑形式、安装定位方式。
根据建筑结构设计实际情况进行模板预排,将非标准板放置在跨中便于处理的部位。
确定模板安装顺序,保证整体拼装质量。
原因分析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注上层混凝土。
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或者竖向结构干硬性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 器 振 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薄壁结构及钢筋密集部位的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模板、木方等杂物,混凝土被搁住。
预防措施
漏振是孔洞形成的重要原因,只要振捣到位,引起孔洞缺陷的其他因素就能减弱或消除。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有条件时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并认真分层振捣密实。
剪力墙应分层连续浇注,每层厚度300~500mm,层高大于3.0m的柱子应侧面加开浇灌门,以保证振捣到位。
薄壁结构更要注意清理卡在钢筋中的杂物,浇注振捣成型后 ,可在模板外侧敲击检查是否存在孔洞。

掉皮的原因,对于竖向 构 件 ,一个是水灰比偏大,砼 料 过 稀 ,泌水严重,另一个是砼料过振,产生大量浮浆。下层混凝土振捣成型后继续浇注上层,此时若砼料过稀而又过振,浮浆往上浮及往外挤,然后再顺着模板慢慢往下流,此一层浮浆的水灰比很大,强度很低,与层成型好了的混凝土粘结性很差,拆模后容易掉落,出现掉皮现象。对于水平构件,则是已浇注成型好了的构件再次受到震动和扰动(比如用手推车在楼面运输新拌混凝土),引起表层混凝土起壳而出现掉皮。此外,混凝土中含气量大时,在构件表面形成大量砂眼,也容易出现掉皮。
起砂是由于清水混凝土浇注时由于模板没有充分湿润,模板吸水,粘结砂浆,或者模板漏浆严重、漏刷隔离剂等,其特征是构件表面无浆,细砂堆积,粘结不牢,与麻面同时出现。
玷污是未能保持清水混凝土构件表面清洁,出现钢模铁锈污染、脱模剂残迹,或重复使用模板原混凝土未完全清理干净。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