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计算
化组织与国际电子技术在ISO/IEC15408标准中定义可信为:参与计算的组件、操作或过程在任意的条件下是可预测的,并能够抵御病毒和一定程度的物理干扰。
2TCG用实体行为的预期性来定义可信:一个实体是可信的,如果它的行为总是以预期的方式,朝着预期的目标。这一定义的优点是抓住了实体的行为特征,符合哲学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基本原则。
信任的获
可信计算模组报价
可信计算
化组织与国际电子技术在ISO/IEC15408标准中定义可信为:参与计算的组件、操作或过程在任意的条件下是可预测的,并能够抵御病毒和一定程度的物理干扰。
2TCG用实体行为的预期性来定义可信:一个实体是可信的,如果它的行为总是以预期的方式,朝着预期的目标。这一定义的优点是抓住了实体的行为特征,符合哲学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基本原则。
信任的获得方法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两种。设A和B以前有过交往,则A对B的可信度可以通常考察B以往的表现来确定,我们称这种通过直接交往得到的信任值为直接信任值。设A和B以前没有任何交往,但A信任C,并且C信任B,那么此时我们称A对B的信任为间接信任。有时还可能出现多级间接信任的情况,这时便产生了信任链。
可信计算基本思想
在计算平台中,首先创建一个安全信任根,再建立从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到应用系统的信任链,在这条信任链上从根开始一级测量认证一级,一级信任一级,以此实现信任的逐级扩展,从而构建一个安全可信的计算环境。一个可信计算系统由信任根、可信硬件平台、可信操作系统和可信应用组成,其目标是提高计算平台的安全性。
可信计算发展概括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为了提高硬件设备的安全性,人们设计了具有高可靠性的可信电路,可信的概念开始萌芽。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Anderson提出来了可信系统的概念,为美国后续的TCSEC(彩虹系列),可信计算机、可信计算基(TCB)、可信网络、可信数据库等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彩虹系列是早的一套可信计算技术文件,标志着可信计算的出现,也使系统的可信不断丰富可信的内涵,可信计算的理念和标准初具雏形。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