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18岁拜名师学艺,至20岁小有名气,壶艺提高,开始使用名款,也有无款的批量之作。出于生计,在解放前的16年里,顾先生有名款的制壶不少于2万件,这是他制壶多的一个历史时期。由于当时处于,壶很便宜,只用不藏,自然消耗量很大,存留到现在的估计为10%左右。也就是,顾壶解放前作品现在存世量在2000件左右。
顾景舟早期朱泥紫砂石瓢壶 底部有"荆山壶隐"方章,
顾景舟紫砂壶价格
顾景舟18岁拜名师学艺,至20岁小有名气,壶艺提高,开始使用名款,也有无款的批量之作。出于生计,在解放前的16年里,顾先生有名款的制壶不少于2万件,这是他制壶多的一个历史时期。由于当时处于,壶很便宜,只用不藏,自然消耗量很大,存留到现在的估计为10%左右。也就是,顾壶解放前作品现在存世量在2000件左右。
顾景舟早期朱泥紫砂石瓢壶 底部有"荆山壶隐"方章, 盖内有"顾景洲"篆书方章
1933年,储铭应顾景舟的父亲顾炳荣之邀,赴其家当客师,制壶兼传授顾景舟壶艺,辅导顾景舟制壶历时两年之久,将其拿手壶款「洋桶壶」、「矮石瓢」、「掇球」、「如意仿鼓」等传统款式,倾心传授。
由于储铭制壶一丝不苟,讲究泥料配置与工具制作,顾景舟早年就严守师训,在泥料配置与工具制作上下功夫,奠定了顾景舟成为一代紫砂大师的基础技艺。而这正是拜储铭之教。
顾景舟早期朱泥紫砂石瓢壶 底部有'荆山壶隐'方章, 盖内有'顾景洲'篆书方章
1948年秋,在丰收季节,取得丰硕成果的顾景洲,接受艺人“艺海一小舟,鼓足风帆,勇往直前”的建议,顾景洲改名顾景舟。
在这个“舟”字上,顾景舟曾解释“艺海一舟,即是把自己的命运随着艺海的一舟而搏击,停息,永往直前!”
这意味着顾景舟的崇高理想和目标追求,是要当一舟之“长”,掌一舟之“舵”。而不想再当一舟之上的水手,撑篙、拉线、摇橹。
“景洲”改“景舟”,是顾景舟思想上的一大飞跃,也显示了顾景舟的雄心壮志。
顾景舟早期朱泥紫砂石瓢壶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