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合同双方当事人为完全行为能力人;
2、合同系合同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欺诈,胁迫,趁人之危等情形;
3、合同内容不能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4、合同内容不能侵害第三人合法权益。
《典》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
婚姻家庭在线咨询
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合同双方当事人为完全行为能力人;
2、合同系合同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欺诈,胁迫,趁人之危等情形;
3、合同内容不能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4、合同内容不能侵害第三人合法权益。
《典》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公司起诉请求法院确认其与个人在2015年7月至2021年4月期间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属于确认劳动关系纠纷。
案件争议焦点为公司提起本案诉讼是否具有诉的利益。所谓诉的利益是指当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民事纠纷时,需要运用民事诉讼予以救济的必要。当纠纷当事人存在消极确认之诉以外的纠纷解决形态时,应当否认其确认的利益。个人向深圳市住房管理中心投诉公司少缴、逾期不缴住房,深圳市住房管理中心作为行政案件予以受理,公司与个人之间尚不存在民事纠纷,公司的民事权益未受到侵害,因此,公司并不存在提起消极确认之诉的诉的利益,法院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在公司法理论上,对于我国公司表意机制的调整路径,长期以来学说上主张不一。[7]有学者主张废除法定代表人制度,改采公司代理人制度,放任公司进行自主选任。有学者则主张摒弃法定代表人概念,以公司代表人代之,并且强调其与非代表董事的平等地位,借此修正法定代表人特殊地位所带来的公司治理失衡。[8]有学者虽然未主张废止法定代表人制度,但强调其向“法人的意思表达”功能回归。[9]虽然前述论者各有其当,然则公司表意机制改革不仅具有规范面向,亦具有强烈的路径依赖。2019年5月,人大会法工委正式启动了《公司法》修改工作,以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此次公司法修改应当对公司表意机制问题予以充分重视和审慎对待。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