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会议
随着我国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互联网公司的崛起,还有大型企业集团化和分公司等管理模式的建立。视频会议越来越受重视,要对视频会议有一个完整认识,需要从软件和硬件两部分来看。同时由于移动终端的崛起,手机视频会议软件上也受到到相关互联网企业的关注。
首先一定要树立一个基础认识:硬件终端是视频会议的重要基础,软件实现会议沟通需要“云”支持,其实就是通信数据处理,大
4K软件解决方案
视频会议
随着我国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互联网公司的崛起,还有大型企业集团化和分公司等管理模式的建立。视频会议越来越受重视,要对视频会议有一个完整认识,需要从软件和硬件两部分来看。同时由于移动终端的崛起,手机视频会议软件上也受到到相关互联网企业的关注。
首先一定要树立一个基础认识:硬件终端是视频会议的重要基础,软件实现会议沟通需要“云”支持,其实就是通信数据处理,大型公司对相应的信息安全性考虑较多。
视频会议系统基本概念
视频会议系统,又称会议电视系统,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及多媒体设备,将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互传,实现即时且互动的沟通,以实现远程会议的系统设备。不论是在部署视频会议系统还是使用视频会议系统,往往会遇到许多名称名词,对于初次接触的用户,尤其针对企业单位内部初次使用视频会议时,不了解名称,往往造成使用困难,那么视频会议系统相关的名词有哪些呢,以下为常见的:
访客:指的是权限受限的参会人员。
参会人员:指的是会议中的全部人员。
主持人:指的是拥有特殊权限的参会人员。主持人可以控制会议,如处理申请发言等。
演讲者:指的是可以分享内容和发言的参会人员。
内容(辅流):主持人和演讲者分享桌面上的文档、图片或者视频。
预约会议:需要预约的会议。
即时会议:终端上临时创建的会议,无需预约。
固定虚拟会议室(云会场):企业管理员创建的会议室。你可以随时呼入,无需预约。
会议室终端(视频会议终端):指的是提供给用户使用的设备,包括硬件终端设备与软件终端设备。如摄像头,电脑等,详见硬件视频会议及软件视频会议优势对比。
未来视频会议的技术趋势
随着时延问题被IETF技术和标准(如组播技术、带宽预留协议和实时控制协议)逐步解决,基于IP的视频会议方案把终端互操作性和高传输性能结合了起来。就标准而言,资源预留协议(RSVP)有助于避免网络拥塞,保证了视频会议的传输质量;实时传送协议(RTP)虽然不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但能利用时间戳方法处理好定时关系,使传输过程中的数据顺序不被打乱。视频通信将会变得更容易,费用会更低,传统的会议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而 视频会议系统 作为支持人们远距离进行实时信息交流、开展协同工作的应用系统,使协作成员可以远距离进行直观、真实的视/音频交流。
视频会议的发展趋势?
视频会议的发展经历了四代:
一代是70年代。采用模拟传输,占用带宽大(960个话路),因此用户很少。
二代是80年代。其传输由模拟转为数字传输,由起初的数字静态传输到动态图像传输,占用带宽8—34Mbps。
三代为90年代。视频会议采用了国际电联(ITU)标准H.320。正是进入商用领域。传输带宽为64Kbps-2Mbps。
四代为21世纪。视频会议进入多媒体通信。基于国际的标准H.323和SIP,将音频、视频和数据融合与一体。适用于不同的用户,不同需求的融合通信。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