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基础
1. 基础处理
清扫设备基础表面,不得有碎石、浮浆、灰尘、油污和脱模剂等杂物。灌浆前24h,设备基础表面应充分湿润。灌浆前1h,应吸干积水。
2. 确定灌浆方式
根据设备机座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灌浆方式,由于CGM具有很好的流动性能,一般情况下,用'自重法灌浆'即可,即将浆料直接自模板口灌入,完全依靠浆料自重自行流平并填充整个灌注空间;若灌注
通用型灌浆料厂家
理论基础
1. 基础处理
清扫设备基础表面,不得有碎石、浮浆、灰尘、油污和脱模剂等杂物。灌浆前24h,设备基础表面应充分湿润。灌浆前1h,应吸干积水。
2. 确定灌浆方式
根据设备机座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灌浆方式,由于CGM具有很好的流动性能,一般情况下,用'自重法灌浆'即可,即将浆料直接自模板口灌入,完全依靠浆料自重自行流平并填充整个灌注空间;若灌注面积很大、结构特别复杂或空间很小而距离很远时,可采用'高位漏斗法灌浆'或'压力法灌浆'进行灌浆,以确保浆料能充分填充各个角落。
3. 支模
根据确定的灌浆方式和灌浆施工图支设模板,模板定位标高应高出设备底座上表面至少50mm,模板必须支设严密、稳固,以防松动、漏浆。
4. 灌浆料的搅拌
按产品合格证上推荐的水料比确定加水量,拌和用水应采用饮用水,水温以5~40℃为宜,可采用机械或人工搅拌。采用机械搅拌时,搅拌时间一般为1~2分钟。采用人工搅拌时,宜先加入2/3的用水量搅拌2分钟,其后加入剩余用水量继续搅拌至均匀。
用于灌浆料中的骨料,其截面尺寸的范围可从几十毫米直到1/10毫米左右。虽然实际上所用骨料的尺寸是不同的,但均有不同尺寸的颗粒组成,这种颗粒大小的分布便看做级配。在配制低等级灌浆料时,有时使用来自料场的骨料,它含有从之至***小的各种大小的颗粒,可称之为统货骨料或未筛分骨料。在配制高强无收缩灌浆料时,通常采用至少有两组有不同大小颗粒组成的骨料,即细骨料和粗骨料。通常天然砂的粒径下限略小些,约为10um或60um。粒径在2-62um之间的材料算作粉土,更小的颗粒则为粘土。壤土是一种较软的沉积物,有大致相同比例的砂、粉土和粘土组成。尽管小于75um的颗粒含量经常报道,但粉土和黏土对灌浆料性能的影响通常有很多不同之处,因为这些颗粒的尺寸和组成均有所不同。
所有的天然骨料颗粒经过风化和磨蚀的天然过程或用人为的方法可使其破碎成块。因此,骨料的许多性质完全取决于原岩的性质,及化学和矿物组成、岩相特性、相对密度、硬度、强度、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孔结构及颜色等。但另一方面,骨料也具有一些原岩石所没有的性质,颗粒形状和大小、表面结构以及吸水性。所有这些性能对于新拌灌浆料和硬化灌浆料的质量均会有很大影响。

灌浆料在工程中被经常用到,它的强度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接下来拓达与您一起来探讨!
灌浆料的强度终来源于胶凝材料水化硬化体,也就是水泥石。胶凝材料水化物质生成后,把水泥颗粒互相交织粘结起来,形成一种立体网结构,这种结构具有强度并且仍有变形能力,以固体键在交接点上联结,形成了灌浆料强度的基本单元——胶凝。
对交接点施加拉力,能够使其断开,相反如果施加压力,不管大小都不会对它造成破坏。在水化胶凝对强度产生根本影响的同时,也不要忽略颗粒的密实填充,填满空间对于形成高强度也很重要。
灌浆料微结构中的每一组成相的孔隙率都影响着灌浆料的强度。水泥浆基体及其与粗骨料之间的界面过渡区的孔隙率通常决定着普通灌浆料的强度。

在选择灌浆料的时候,很多用户会要求需要大流动度的CGM灌浆料产品,要求大于350mm的流动度,认为流动度大了之后,就能充分接触到基础底层,减少空隙的出现,结构更加紧密的想法,实际上并不是正确的思想,是很片面的思想。
如果对CGM灌浆料大流动度的追求,导致了CGM灌浆料在使用的时候,用水量的加大、浆骨比增大。CGM灌浆料中浆骨比例增大意味着收缩引起的开裂的可能性加大。由于灌浆料的流动性过大,易于操作,易使工人操作不规范,反而影响它的匀质性;而在灌浆料浇灌成型后到灌浆料初凝前,由于CGM灌浆料中的骨料在自重作用下缓慢下沉,水上浮,造成浮浆现象。表面的灌浆料基体没有骨料的出现,变成了纯粹的水泥浆体,这种情况下是没有抗压强度的。并且强度的上升很慢,需要把表面的水分蒸发后,灌浆料才可以得到充分的固化,导致了强度的上升缓慢问题的出现。并且非常容易出现表面起粉的问题。另外,骨料在CGM灌浆料内部的下沉是不均匀的。
在加固工程中,由于需要配合钢筋骨架来进行结构补强处理,大流动度的灌浆料在浇筑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在钢筋下面的灌浆料沿钢筋下方下沉,钢筋上面的灌浆料被钢筋支顶,使灌浆料沿钢筋表面产生顺筋裂缝。也是问题非常严重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