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顺利培养出颗粒污泥,对于偏碳水化合物类的污水需要添加N与P。而对于那些偏蛋白质类的污水需要添加碳源(如葡萄糖等)。培养颗粒污泥首先对基质有着一定的要求,一般的,在培养颗粒污泥的基质当中COD:N:P=110~200:5:1。而有机废液的基质可以分为偏碳水化合物类与偏蛋白质类。文章根据国内外对其的新研究成果对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特性以及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判断厌
活性污泥颗粒
为了能够顺利培养出颗粒污泥,对于偏碳水化合物类的污水需要添加N与P。而对于那些偏蛋白质类的污水需要添加碳源(如葡萄糖等)。培养颗粒污泥首先对基质有着一定的要求,一般的,在培养颗粒污泥的基质当中COD:N:P=110~200:5:1。而有机废液的基质可以分为偏碳水化合物类与偏蛋白质类。文章根据国内外对其的新研究成果对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特性以及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

判断厌氧污泥的活性时,一定要重视污泥活性测试。因为一些已经酸化的厌氧颗粒污泥的外观、沉降性能、VSS/TSS等指标都不错,但由于内部的产甲1烷菌死1亡,已经没有厌氧处理能力了。由于钙化污泥密度大,容易沉积在厌氧反应器的底部。在颗粒污泥装车时,首先要排放掉厌氧反应器底部钙化的厌氧污泥,然后再装车,以保证污泥的。

pH值、温度等运行控制条件出现严重偏差由于厌氧污泥中产甲1烷菌对其生存条件的要求比水解酸化菌苛刻的多,所以当反应器的pH值或温度的控制范围出现很大的偏差,就会使产甲1烷菌的产甲1烷能力受到严重影响,而水解酸化菌所受到的影响却远远小于产甲1烷菌,其结果同样会导致厌氧反应器发生酸化现象。在完成厌氧污泥装车后,可采用静置、搅拌、晃动的方法,尽量排净污泥上层的污水,以保证足够的污泥浓度。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