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环保企业绩效分级第三方
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指标,主要包括能源类型、装备水平、污染治理技术、排放限值、无组织管控要求、监测监控水平、环境管理水平、运输方式、运输管控要求等。各省辖市、济源区也可根据本地工业污染特征、相关行业治理水平、管理能力等具体情况,自行制定其他行业的绩效分级指标,实施差异化减排措施。
《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
环保企业绩效分级第三方
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环保企业绩效分级第三方
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指标,主要包括能源类型、装备水平、污染治理技术、排放限值、无组织管控要求、监测监控水平、环境管理水平、运输方式、运输管控要求等。各省辖市、济源区也可根据本地工业污染特征、相关行业治理水平、管理能力等具体情况,自行制定其他行业的绩效分级指标,实施差异化减排措施。
《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0 年修订版)》绩效分级范围具体包括:长流程联合钢铁、短流程钢铁、铁合金、焦化、石灰窑、铸造、氧化铝、电解铝、炭素、铜冶炼、铅锌冶炼、钼冶炼、再生铜铝铅锌、有色金属压延、水泥、砖瓦窑、陶瓷、耐火材料、玻璃、岩矿棉、玻璃钢(纤维增强塑料制品)、防水建筑材料制造、炼油与石油化工、炭黑制造、煤制氮肥、制药、制造、涂料制造、油墨制造、纤维素醚、包装印刷、人造板制造、塑料人造革与合成革制造、橡胶制品制造、制鞋、家具制造、汽车整车制造、工程机械整机制造、工业涂装等 39 个行业。
机械加工行业绩效分级指标环保企业绩效分级第三方
机械加工行业绩效性指标:
污染物治理技术:PM 治理采用滤筒除尘、覆膜滤袋、塑烧板等除尘工艺(磨琢性较强粉尘采用超细纤维面层/水刺滤料,或前置旋风除尘等废气预处理措施,以保证 PM 治理措施的稳定、)。
无组织管控:1.切割、焊接、打磨、抛光等工序作业时,应在封闭车间内,机加工设备周边
应为负压环境,保证烟气收集效率;2.固定规格、形状的切割、焊接、打磨、抛光等工序采用自动化、智能化工艺,方便密闭作业;3.厂内地面全部硬化或绿化,车间内规范、干净整洁,无散落物料,无异味及可见。
排放限值:各生产工序 PM 有组织排放浓度≤10mg/m 3 。
运输方式:1.物料、产品运输全部使用国五及以上车辆或其他清洁运输方式;2.厂区车辆全部达国五及以上或使用新能源车辆;3.厂内非道路移动机械达到国三及以上标准或使用新能源机械。
监测监控水平:1.有组织排放口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自行监测;2.涉气生产工序、生产装置及污染治理设施安装有用电监管设备,用电监管数据与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用电监管平台联网或者在主要涉气生产工序安装监控系统,视频监控数据保存 3 个月以上;3.厂区货运进出口设置门禁系统和监控系统,监控运输车辆进出厂区情况,视频和电子台账监控数据能够保存 3 个月以上。
环境管理水平:1.环保档案:①环评批复文件或环境现状评估备案证明;②排污许可证;③竣工环保验收文件;④环境管理制度;⑤废气治理设施运行管理规程;⑥一年内废气监测报告;2.台账记录:①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生产时间、运行负荷、产品产量等);②废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信息;③监测记录信息(主要污染排放口废气排放记录等);④主要原辅材料消耗记录;⑤燃料消耗记录;⑥运输管理电子台账(包括车牌号、排放阶段等);3.人员配置:配备专(兼)职环保人员,并具备相应的环境管理能力。
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环保企业绩效分级第三方
当前我国城市秋冬季主要以PM2.5污染为主,污染物一次排放和二次转化共同影响,夏季以臭氧污染为主,其中VOCs和NOx是主要的前体物,经过复杂的光化学反应二次转化为臭氧污染。无论是秋冬季还是夏季,工业排放仍然是大多数城市空气污染的大排放源。
空气污染从区域排放强度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排放强度远高于其他地区,汾渭平原次之。2019年进入倒20城市的省份分别是河南6个、河北5个、山东5个、山西3个;今年8月份进入倒20城市的省份分别是河北6个、河南5个、山西5个、山东3个;今年1~8月份进入倒20城市的省份分别是山西6个、河北5个、河南3个、山东3个、陕西3个。对比不同时间段看出,排名波动很大,今年山西和陕西省进入倒20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加。城市排名变化除了气象条件的影响因素外,是与各城市的管控措施要求分不开的,因此当企业处于空气质量较差的城市时,其环保管控措施的要求必然会更加严格。
生态环境部发布了《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技术指南》充分考虑当前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更加注重处理好重污染天气应对与行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指南环保企业绩效分级第三方
为更好地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既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又地减少对企业生产的干扰,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于6月底印发了《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
《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的主要内容:
一是完善了绩效分级指标,扩展了行业范围。将实施绩效分级的行业从15个扩展到39个。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生产工艺,确定不同分级指标。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环保水平高的企业可不采取或少采取停限产等措施,环保水平低的企业则需加大减排措施力度。
二是充分考虑民生保障等现实需要,采取必要的豁免措施。对于保障民生、保障城市正常运转或涉及战略性产业的工业企业和重大工程项目,可在严格流程认定的前提下列入豁免,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可正常生产经营。同时,对小微涉气工业企业,视情减少管控;对影响空气质量小的生活服务业,原则上不予采取停限产措施。
三是进一步规范管理,配套相关指导性政策。作为《技术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还配套出台了《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移动源应急管理技术指南》和《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移动源管理要求,指导地方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规范绩效分级管理流程,严格遵守廉政纪律,保障绩效分级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