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螺旋榨油机榨圈排列位置其性能有很大影响。在拆装时应按照原有的顺序排列,每一榨圈端面有径向出油槽,出油用。安装时榨圈有油槽的端面朝向压紧螺母,其中双面油槽榨圈端面是斜面的一面,应朝向压紧螺母。双面油槽榨圈3、4、5号榨圈的位置,不能装错。4、消耗,提高飞轮齿圈齿牙的强度,可以降低飞轮齿圈材料的消耗时间。
榨油机自进料至出料端依次设置的一级榨
榨圈定做
新型螺旋榨油机榨圈排列位置其性能有很大影响。在拆装时应按照原有的顺序排列,每一榨圈端面有径向出油槽,出油用。安装时榨圈有油槽的端面朝向压紧螺母,其中双面油槽榨圈端面是斜面的一面,应朝向压紧螺母。双面油槽榨圈3、4、5号榨圈的位置,不能装错。4、消耗,提高飞轮齿圈齿牙的强度,可以降低飞轮齿圈材料的消耗时间。
榨油机自进料至出料端依次设置的一级榨圈结构、二级榨圈结构、三级榨圈结构、四级榨圈结构、五级榨圈结构和六级榨圈结构组成,一级榨圈结构包括沿远离榨油机进料端方向依次设置的一级榨圈、一级第二榨圈、一级第三榨圈、一级第四榨圈、一级第五榨圈和一级第六榨圈,一级榨圈的宽度小于所述一级第六榨圈的宽度,一级第二榨圈的宽度小于一级榨圈的宽度,一级第三榨圈、一级第四榨圈、一级第五榨圈的宽度小于一级第二榨圈的宽度;4号,这个圈子一般情况下是20厚,也可能30厚,特征比较明显的就是油槽的位置有大倒角。一级第三榨圈、一级第四榨圈与一级第五榨圈的宽度相等。该榨圈结构设计合理,压榨,出油连续性好,可以有效降低料饼残油率。
榨油机里直接决定出油的就是榨膛,榨膛里的关键零件有:圆排、条排、榨螺,这些零件在工作运行中承担着比较高的压力和负荷,所以比较容易磨损,榨油机更换易损件也主要体现在这三者上。一般客户在压榨一年左右后会进行一次榨油机易损件更换,但是有的部件有些例外,以榨螺为例,第4段榨螺正常使用一般在第四个月或第五个月就要进行更换,不然出油率会下降。
榨油机配件除了圆排条排和榨螺以外,还有出饼口、出渣梢头和挡圈等,这些零部件也会在长期使用中形成磨损,磨损后会影响出饼厚度的调整,这些一般会在更换榨螺等零件时也一块更换。
更换易损件之后好可以对机器进行一个打磨,用油渣掺杂一部分粗砂运转一个小时,这样对新榨膛进行打磨以后会提高机器出油率。

一、榨螺轴突然停止转动
故障原因:
1、榨膛没磨热就大量进料
2、新机磨合时饼太干
3、饼调得太薄、榨膛压力过大
4、榨膛内进入铁器之类的硬物
解决办法:
1、少量、缓慢投料,待饼出来后,才能逐渐加大进料量
2、按说明书“新机的磨合升温“所述操作
3、按说明书操作,增大出饼厚度。新机磨合时饼厚不得小于2毫米。正常榨油时饼厚在1毫米左右。
4、关闭电源,拆开上榨笼,松动榨圈,拉出榨螺轴,清扫榨膛
二、进料斗存油、进料斗座插板处流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榨油机榨圈,其特征在于,以导向面底边到与该底边相对的顶点所作的高线为高线,以第二导向面底边到与该底边相对的顶点所作的高线为第二高线,则高线与第二高线到整个齿面其中一条宽边的距离是到另一条宽边距离的5-6 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榨油机榨圈,其特征在于,高线与第二高线将齿面分隔成宽面和窄面,三角形位于宽面的腰长是位于窄面的腰长的3-4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机榨圈,其特征在于,一级榨圈结构的一个榨圈与二级榨圈结构的一个榨圈的宽度均大于其余各榨圈的宽度,两个榨圈内均设有锥面和第二锥面,锥面自榨油机进料端至出料端的方向逐渐收缩,第二锥面自榨油机进料端至出料端的方向逐渐扩张,锥面的末端与第二锥面的始端衔接在一起。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