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工作实施方案
为《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更好地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进一步提升首都城市文明水平,使本市社会急救能力与“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相适应,根据《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配置范围
下列重点公共场所应按规
AEDZOLL零售
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工作实施方案
为《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更好地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进一步提升首都城市文明水平,使本市社会急救能力与“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相适应,根据《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配置范围
下列重点公共场所应按规定配置AED等急救设施设备:
(一)机场、火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站、交通枢纽、长途客运站等;
(二)全市旅游景区、具有管理机构的公园、大型体育场馆、大型商超、影剧院、学校等;
鼓励大型社区、各类商务楼宇、大型农贸市场、宾馆饭店、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办公和对外服务场所、网红打卡地等其他人员密集场所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配置。
二、配置安排
2021年启动重点公共场所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工作,至少按以下数量进行配置,2022年底前至少完成70%,2023年底前全部完成。
(三)体育场馆124台(市体育局)
大型体育场馆29个,其中游泳馆2个、体育场6个、体育馆21个。按照每个游泳馆2台、体育馆4台、体育场6台的配置原则,现有AED等急救设施设备10台,计划增加配置114台,共124台。体育场馆还应适当配置运动损伤应急处置设备及药品。
2022年底前完成配置87台,2023年底前全部完成。
(四)大型商超300台(各区人民)
建筑面积6000平米以上的商场、超市234个,其中2万平米以上的139个。按照6000平米以上的大型商场、超市至少1台,根据商场规模、人员密度、楼层和区域分布等因素适当增加配置数量的原则,目前均未配置AED等急救设施设备,计划增加配置300台。
2022年底前完成配置210台,2023年底前全部完成。
北京市社会急救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健康行动(2019-2030年)》和《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持续提升本市社会急救能力建设,根据《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一)完善社会急救培训体系,逐步实现教学大纲、考核标准和培训证书的规范管理,形成社会急救培训长效机制。
(二)2023年重点行业从业人员普及率达到80%,即29.94万人次;取证率达到40%,即14.97万人次。
(三)完善社会急救志愿者信息化管理。社会急救志愿者信息平台与120指挥调度系统对接,实现社会急救与急救信息有效衔接。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