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锂离子蓄电池是利用锂离子作为导电离子,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移动,通过化学能和电能互相转化实现充放电,从而为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提供能量的蓄电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蓄电池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T/CESA 1080-2020)(以下简称“本标准”)规定了动力锂离子蓄电池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的原则、方法、指标体系及要求、程序和报告等,适用于对生产动力锂离子蓄电池产
绿色制造企业申报
动力锂离子蓄电池是利用锂离子作为导电离子,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移动,通过化学能和电能互相转化实现充放电,从而为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提供能量的蓄电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蓄电池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T/CESA 1080-2020)(以下简称“本标准”)规定了动力锂离子蓄电池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的原则、方法、指标体系及要求、程序和报告等,适用于对生产动力锂离子蓄电池产品的工厂进行评价,生产其他类型锂离子蓄电池产品的绿色工厂评价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围绕《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T 36132)及《电子信息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SJ/T 11744)中规定的基本要求,以及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绩效等6个一级指标展开,充分考虑动力锂离子蓄电池产品制造业的特征特性,进一步细化了29个二级指标,涉及101个具体要求。如,应按照有关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有关规定履行责任;宜计算其产品的可回收利用率,并利用计算结果对产品的可回收利用率进行改善;宜承担生产者责任延伸义务,自行或与综合利用企业合作,在保证安全可控前提下,按照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原则,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开展多层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降低综合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综合利用水平与经济效益,并保障不可利用残余物的环保处置;应与汽车生产企业协同,按照《汽车动力电池编码规则》(GB/T 34014)的要求对所生产动力蓄电池进行编码;应会同汽车生产企业及时通过溯源信息系统上传动力蓄电池编码及新能源汽车相关信息等。
为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由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提出,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钢铁、石化、建材、机械、汽车等重点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等共同编制了GBT36132-2018绿色工厂评价通则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制定发布绿色工厂相关标准。
标准明确了绿色工厂术语定义,从基本要求、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绩效等方面,按照“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原则,建立了绿色工厂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绿色工厂评价通用要求。标准的发布将有利于引导广大企业创建绿色工厂,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
电子行业18项绿色工厂团体标准发布
为进一步完善节能与综合利用和绿色制造标准体系,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积极推动落实《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计划》。近日,由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绿色工厂推进联盟牵头编制的18项绿色工厂团体标准集中发布。本批标准涵盖微型计算机、电视机、打印机及多功能一体机、液晶面板、动力锂离子电池、玻璃基板、不间断电源、闪存、发光二极管、投影仪等量大面广的电子信息产品。
本批标准在《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T 36132-2018)、《电子信息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SJ/T 11744-2019)技术框架下,明确了电子相关行业绿色工厂评价的特性指标,细化了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以及绿色绩效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规范了评价方法,为电子行业绿色工厂创建工作奠定了标准化基础,将进一步促进电子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