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进给系统的要求
1、调速范围宽伺服驱动器(图2)2、定位精度高3、有足够的传动刚性和高的速度稳定性4、响应,无超调为了保证生产率和加工质量,除了要求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外,还要求有良好的响应特性,即要求跟踪指令信号的响应要快,因为数控系统在启动、制动时,要求加、减加速度足够大,缩短进给系统的过渡过程时间,减小轮廓过渡误差。5、低速大转矩,过载能力强一般来说,伺服驱
Gold line伺服驱动器原理
伺服进给系统的要求
1、调速范围宽伺服驱动器(图2)2、定位精度高3、有足够的传动刚性和高的速度稳定性4、响应,无超调为了保证生产率和加工质量,除了要求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外,还要求有良好的响应特性,即要求跟踪指令信号的响应要快,因为数控系统在启动、制动时,要求加、减加速度足够大,缩短进给系统的过渡过程时间,减小轮廓过渡误差。5、低速大转矩,过载能力强一般来说,伺服驱动器具有数分钟甚至半小时内1.5倍以上的过载能力,在短时间内可以过载4~6倍而不损坏。6、可靠性高要求数控机床的进给驱动系统可靠性高、工作稳定性好,具有较强的温度、湿度、振动等环境适应能力和很强的抗干扰的能力。
Elmo直流、交流驱动器供应型号:
DC-WHI-A1/100;DC-WHI-A2.5/100;DC-WHI-A5/100;DC-WHI-A10/100;DC-WHI-A15/100;DC-WHI-A15/100;DC-WHI-A20/100;GUI-AR35/48;GUI-AR20/60;GUI-AR25/60;GUI-AR35/60;SOL-GUI-AR20/100;GUI-AR25/100;GUI-/200;GUI-AR10/200;GUI-AR17/200;GUI-AR30/200;HAR-A5/60-XO;HAR-A8/60-XO;HAR-A12/60-XO;HAR-A2/100-XO;HAR-A4/100-XO;HAR-A8/100-XO;HAR-A12/100-XO;HAR-A1/200-XO;HAR-A2/200-XO;HAR-A4/200-XO;HAR-A6/200-XO;CEL-A5/60;CEL-A10/60;CEL-A15/60;CEL-A30/60;CEL-A3/100;CEL-A15/100;CEL-A30/100;CEL-A2/200;CEL-A6/200;CEL-A10/200;CEL-A15/200;DC-TROA12/400;DC-TROA17/400;DC-TROA8/800;DC-TROA11/800;TRO-12/400;
变频器与伺服驱动器的区别
变频器和伺服驱动器都是大家比较常用的电器设备了,但是同样都是控制电机频率的为什么要用两种不同的电器设备!下面将从变频器、伺服电机操控和电机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和比照。
变频器方面:
简略的变频器只能调理沟通电机的速度,这时能够开环也能够闭环要视操控方法和变频器而定,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V/F操控方法。如今许多的变频现已经过数学模型的树立,将沟通电机的定子磁场UVW3相转化为能够操控电机转速和转矩的两个电流的分量,这样能够既操控电机的速度也可操控电机的力矩,并且速度的操控精度优于v/f操控,编码器反应也可加可不加,加的时分操控精度和呼应特性要好许多。
电机方面:
伺服电机的材料、结构和加工技术要远远高于变频器驱动的交流电机(通常交流电机或恒力矩、恒功率等各类变频电机),也就是说当驱动器输出电流、电压、频率改变很快的电源时,伺服电机就能依据电源改变发生呼应的动作改变,响应特性和抗过载才能远远高于变频器驱动的交流电机,电机方面的区别也是两者功能不一样的根本。就是说不是变频输出不了改变那么快的电源信号,而是电机自身就反应不了,所以在变频的内部算法设定时为了维护电机做了相应的过载设定。当然即便不设定变频器的输出能力仍是有限的,有些功能的变频器就可以直接驱动伺服电机。
伺服驱动器方面:
伺服驱动器在开展了变频技能的前提下,在驱动器内部的电流环,速度环和方位环(变频器没有该环)都进行了比通常变频的操控技能和算法运算,在功能上也比传统的伺服强大许多,主要的一点能够进行准确的方位操控。经过上位操控器发送的脉冲序列来操控速度和方位(当然也有些伺服内部集成了操控单元或经过总线通讯的方法直接将方位和速度等参数设定在驱动器里),驱动器内部的算法和更快的计算以及性能更优良的电子器件使之更优越于变频器。
伺服系统的伺服驱动器有哪些控制方式
伺服驱动器控制按其结构可分成开环控制和闭环(半闭环)控制。如果伺服驱动器详细分类,开环控制又可分为普通型和反馈补偿型,闭环(半闭环)控制也可分为普通型和反馈补偿型。广州能之原伺服系统双闭环控制系统,节省传统高压节流浪费:
1.反馈补偿型开环控制
开环系统的精度较低,这是由于伺服驱动器的步距误差、起停误差、机械系统的误差都会直接影响到定位精度。应采用补偿型进行改进,这种系统且有开环与闭环两者的优点,即具有开环的稳定性和闭环的性。不会因为机床的谐振频率、爬行、失动等引起系统振荡。反馈补偿型开环控制不需要间隙补偿和螺距补偿。
2.闭环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