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839年,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Becqurel)就发现,光照能使半导体材料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光生伏应”,简称“光伏效应”。1954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制成了实用的单晶硅太阳电池,诞生了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实用光伏发电技术。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燃
家庭光伏发电
早在1839年,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Becqurel)就发现,光照能使半导体材料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光生伏应”,简称“光伏效应”。1954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制成了实用的单晶硅太阳电池,诞生了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实用光伏发电技术。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燃料能源正在天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同时约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隔热防寒,增加环境舒适性
很多的生产性企业都是彩钢瓦屋顶或者层,到了炎夏就需要高额的降温成本。光伏板具有隔热的功能,在屋顶上铺上光伏组件后,可以有效地降低楼下厂房的温度。可以让楼下工人更加舒适的工作,生产设备也能平稳运行,间接降低了企业的空调、风扇和冰块的降温成本。
闲置的屋顶是宝贵资源,特别是生产性企业屋顶少则几千平多则几万平。如果在这些屋顶上都安装上光伏电站,可以盘活企业固定资产,增加稳定的现金流,企业效益变得更好。
作为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板,钙钛矿电池一直是众多科研团队和企业技术攻关的重点,在其转换效率和成本优势已得到验证的情况下,技术难点主要在于实现更为简易的制备流程和保持长久的。
在这一点上,我国科研团队一直处于地位。多个大学的科研团队都在今年发布了自身的科研成果,将其工作时间提高到了1000小时以上,不过相比于晶硅太阳能电池还有很大的差距。
钙钛矿组件方面,极电光能的产品在测试机构JET(日本电气安全环境研究所)严格检测下,也已经多次打破转换效率记录,目前为20.5%。

如洪卫刚所言,连接器由于在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成本占比非常小,往往被归类到接线盒的范畴,在建设过程中对其规格及质量的把控也容易被忽视。洪卫刚强调,“光伏连接器其实并不仅用于组件和逆变器,各个电器设备之间也需要数量不菲的连接器。一座1MW的光伏电站连接器用量是3000套左右,这些不起眼的小部件对保障电站安全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