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厂商虽然标出了音箱的频响范围,但没有标出其有效范围。例如:一对音箱标明频率响应范围20Hz-20kHz,而另一对音箱标明为30Hz-17kHz±3dB。两者相比后者似乎没有前者的频率响应宽,但事实上,后一对音箱的频率响应曲线标明了只在±3dB范围内变化,因此后者比前者好。 参数只能说是测试出来的音箱的一些基本的素质,大家更多关注的则是音箱的实际表现——音质。而常见的音质评价的术语有:音
音箱系统公司
现在有些厂商虽然标出了音箱的频响范围,但没有标出其有效范围。例如:一对音箱标明频率响应范围20Hz-20kHz,而另一对音箱标明为30Hz-17kHz±3dB。两者相比后者似乎没有前者的频率响应宽,但事实上,后一对音箱的频率响应曲线标明了只在±3dB范围内变化,因此后者比前者好。 参数只能说是测试出来的音箱的一些基本的素质,大家更多关注的则是音箱的实际表现——音质。而常见的音质评价的术语有:音域、音色、音染、失真、瞬态响应、解析力、层次感、低音下潜及弹性等。现在,我们逐一来看一下。
功率这个参数,其实是衡量一个多媒体音箱性能的基本参数,只是由于厂商的的有意回避,所以在很多产品的说明上,功率变成了一个没有什么意义的参数。
多媒体音箱标注的功率主要有以下几个:
1、 额定输出功率(RMS):RMS功率可以说是所有功率标注方法中真正有意义的,它指的是功放电路在额定失真范围内,能够持续输出的功率。也称为"有效功率"。我们在前面探讨功放电路时所指的功率一般都指的是额定输出功率。
2、 音乐输出功率(MPO):指的是在失真不超过规定范围的情况下,功放电路的瞬间输出功率。
3、 峰值音乐输出功率(PMPO):指的是完全不考虑失真的情况下,功放的瞬间输出功率。
不过这对于中低档的多媒体音箱来讲还是基本正确的。在标注频率响应中我们通常都会看到有“系统频响”和“放大器频响”这两个名词,要知道“系统频响”总是要比“放大器频响”的范围小,所以只标注“放大器频响”则没有任何意义,这只是用来蒙骗一些不知情的消费者的。现在的音箱厂家对系统频响普遍标注的范围过大,高频部分差的还不是很多,但在低音端标注的极为不真实,而国内两三百的木质普通音箱居然也敢标注这个数据,真是让人笑掉大牙了!所以敬告大家低频段声音一定要耳听为真,不要轻易相信宣传单上的数值。多媒体音箱中的音乐是以播放MP3或CD的音乐、歌曲、游戏的音效、背景音乐以及影片中的人声与环境音效为主的,这些声音是以中高音为多,所以在挑选多媒体音箱时应该更看中它在中高频段声音的表现能力,而不是低频段。若真的追求影院效果,那么一只够劲的低音炮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