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以大自然中的山水为地貌基础,构成大的格局,再以合适的植被为装点,形成一方和谐的世界。古典园林叠山理水,石需用名石,其中太湖石尤为珍贵。江南古典园林能够超越北方园林和岭南园林,太湖石功不可没。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太湖石就已经盛行。这就要提到一个人:牛僧孺。牛僧孺是个宰相,他的府邸和别墅里,都存放着大量的太湖石。牛僧孺收藏的太湖石,多而精,形神兼备,独树一帜。对太湖石,牛僧
太湖石园林
古典园林,以大自然中的山水为地貌基础,构成大的格局,再以合适的植被为装点,形成一方和谐的世界。古典园林叠山理水,石需用名石,其中太湖石尤为珍贵。江南古典园林能够超越北方园林和岭南园林,太湖石功不可没。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太湖石就已经盛行。这就要提到一个人:牛僧孺。牛僧孺是个宰相,他的府邸和别墅里,都存放着大量的太湖石。牛僧孺收藏的太湖石,多而精,形神兼备,独树一帜。对太湖石,牛僧孺是“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石,爱之如儿孙”。牛僧孺和白居易是好朋友,白居易也爱石,他们俩曾以石论道,探讨人生奥义。白居易还特意为牛僧孺写了一篇《太湖石记》。这篇文章,把牛僧孺和太湖石,推向了石坛的高峰。园林艺术,追求的终和境界是自然精神。换句话说,虽然是人造的园林,却要达到天然的意境。太湖石显然是个绝妙的选择。因为它源于大自然,它的形成是随机的,不确定的,无法预料,无法掌控。一块石,便是一个构思,一方世界。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是一种石灰岩,有水、旱两种,早眼宛转险怪势,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通灵剔透的太湖石,其色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其色泽以白石为多,少有青黑石、黄石。尤其黄色的更为稀少,故特别适宜布置公园,草坪,校园,庭院旅游景色等。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古人赞太湖石云:“错落复崔巍,苍然玉一堆。峰骈仙掌出,罅拆剑门开”。唐吴融的《太湖石歌》 中生动描述了水石的成因和采取方法:“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得识。”
观赏太湖石是一件惬意的事,象上文提到的江南园林四大名石之一的上海豫园“玉玲珑”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奇石,它是豫园中的镇园之宝,"玉玲珑"太湖石,高5.1米,宽2米,重5吨多。据说一炉香置其下边,石头上边孔孔出烟。如以盆水灌顶,石下边孔孔冒出朵朵水花,一直被人们视为石中甲品,具有"漏,皱,瘦,透"的特点,,但我见到的有一块石头可以与其相提并论,这就是 “镇园石”这块石头也具有“漏”的特点,且颜色纯白,气势恢弘,不信就比一比。
还有一块石头按它的样子,我们姑且叫它“摇钱树“这块石头有一种天然的不对称的美,而且他有太湖石通、透、漏等特有的优点,甚至我认为不比江南园林四大名石之一的苏州瑞云峰逊色。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首《大风歌》现在品起来也有些气壮山河的豪迈感。
太湖石
岩类:石灰岩
关键原产地:苏北、浙西、皖南、桂北、滇东、山东齐鲁
特性:蚀面凸凹以至破孔剔透

关键运用种类:特置、群置、叠山
别名窟窿眼石、是的景观石奇石的一种,材料有石灰岩,及水、旱二种,有宛转奇险之怪势,各不相同,千姿百态,招灵剔透的太湖石,其造型设计反映“瘦、透、皱、漏”之美,其颜色以百石为多,难得少有深黑色石、黄色石。
特别是在黄色的更加稀缺,故尤其适合布局生态公园、花园、房间内大客厅,草地,校园内,院落等。如意剔透、毓秀洒脱、或浑穆古色古香、庄重低沉,超然物外,让人心旷神怡有较高的欣赏艺术价值。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