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硒含量受地理影响很大,土壤硒的不同造成各地食品中硒含量的极大差异。土壤含硒量在0.6毫克/千克以下,就属于贫硒土壤,我国72%的国土都属贫硒或缺硒土壤,长期摄入严重缺硒食品,必然会造成硒缺乏疾病。目前已发现的富硒地区有:海南、湖南湘西、湖北恩施、陕西安康、贵州开阳、浙江龙游、山东枣庄、四川万源、江西丰城等。其中海南富硒面积达到9545公里。营养学会对我国13个省市做过一项调
有机富硒菜
食物硒含量受地理影响很大,土壤硒的不同造成各地食品中硒含量的极大差异。土壤含硒量在0.6毫克/千克以下,就属于贫硒土壤,我国72%的国土都属贫硒或缺硒土壤,长期摄入严重缺硒食品,必然会造成硒缺乏疾病。目前已发现的富硒地区有:海南、湖南湘西、湖北恩施、陕西安康、贵州开阳、浙江龙游、山东枣庄、四川万源、江西丰城等。其中海南富硒面积达到9545公里。营养学会对我国13个省市做过一项调查表明,成人日平均硒摄入量为26-32微克,离营养学会推荐的标准限度50微克相距甚远。一般植物性食品含硒量比较低。因此,开发经济、方便,适合长期食用的富硒食品已经势在必行。
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新陈代谢逐步放慢,体内的废弃物越来越多,微量元素硒与呼吸道有着密切的关系,能有效的预防及辅助多种呼吸道疾病,可以改善人体微循环。而定量补硒可增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及杀灭病菌的能力,把体内废弃物及时排出体外,保持体内“绿色环境”;定量补硒,可逐步排出体内,对皮肤上皮组织细胞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减少形成,并使原有逐步消退;定量补硒能有效清除体内产生的各种自由基,抑制介质产生,促进淋巴细胞产生,增强机体功能。


植物体中硒的代谢途径概述硒的生理学及生物化学作用,并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依据在分子水平上阐述硒结合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 植物体中硒的生物学及其生物化学硒酸盐和硫酸盐的竞争性吸收是研究植物体硒-硫拮抗的一个主要方面.Leggett和Epstein成功地将通常用,从马可波罗出游至1934年,人们只知硒的作用.1943年发表Nelson的研究报告后,人们又一直认为硒是致癌物质.虽然Clayfon及Weisberg等(1956年)已指出,硒有抑癌作用,但直至60~70年代作了大量研究后,才确定了硒的性能.1957年Schwarz首先证明硒为动物所必需。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