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电源SPD的线路安装3.1安装位置按照IEC131221 (L PZ)的概念,当电气线路穿过两防雷区交界处时要安装浪涌保护器,根据设备的不同位置和耐压水平,可将保护级别分为三级或更多,但保护器必须很好的配合,以便按照它们耐能量的能力在各浪涌保护器之间分配可接受的承受值和原始的闪电威胁值有效地减至需要保护的设备的耐电涌能力。但由于工艺要求或其它原因,被保护设备的安装位置不会正好设
电源电涌保护器安装
3.电源SPD的线路安装3.1安装位置按照IEC131221 (L PZ)的概念,当电气线路穿过两防雷区交界处时要安装浪涌保护器,根据设备的不同位置和耐压水平,可将保护级别分为三级或更多,但保护器必须很好的配合,以便按照它们耐能量的能力在各浪涌保护器之间分配可接受的承受值和原始的闪电威胁值有效地减至需要保护的设备的耐电涌能力。但由于工艺要求或其它原因,被保护设备的安装位置不会正好设在界面处而是设在其附近,在这种情况下,当线路能承受所发生的电涌电压时,浪涌保护器可安装在被保护设备处,而线路的金属保护层或屏蔽层宜首先于界面处做一次等电位连接。在实际的工作中,一般都将电源浪涌保护器设在总配电房、各楼层的配电箱中及被保护设备前,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护效果。3.1.1在LPZ0区与L PZ1区交界处,在从室外引来的线路上安装的SPD应选用符合T1级分类试验(即通过SPD的10/350us波形的雷电流幅值)的产品。通过对建筑物的防雷类别确定雷电流的幅值及雷电流直击在该建筑后在各种管道、线路上的能量分配来确定其通流量的取值。

3.1.2在LPZ1区与L PZ2区交界处,分配电盘处或UPS前端宜安装第二级SPD,可选用经T1或T2级分类试验的产品。其标称放电电流In通常为20KA(8/20us)。3.1.3在重要的终端设备或精密敏感设备处,宜安装第三级SPD,可选用经T1或T2级分类试验的产品,其标称放电电流In通常为10KA (8/20us) ,同时具有更短的响应时间。3.2间距与能量匹配问题在安装SPD时要考虑两级之间的能量匹配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SPD且无准确数据时,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0米,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米。还应注意以下几点:3.2.1SPD采用低-高配置时,第二级SPD几乎没有用处,而采用高-低配置时,能前后配合分流。3.2.2随着两极间距的缩短,前级分流作用下降,后级通过的电流和能量上升,当距离过近时,前级几乎不起作用。此时,应在两级之间采取退耦措施,例如在两个SPD之间安装一个电感阻抗器件,可以起到退耦作用。3.3安装方式: 宜采用'V '型连接方式(凯文法)。如图《安装方式》所示

电涌保护器的作用:电涌保护器实际就是压敏电阻,具有高通低阻的特性。当 电网在不超过较大持续运行电压的情况下运行时,两个电极之间呈高阻状态。如果电网因雷击或者操作过电压使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压超过点火电压时,间隙被击穿, 通过弧光放电将过电压能量释放。冲击波过后,电弧将被由分弧片和灭弧室组成的灭弧系统熄灭,恢复到高阻状态用以保护系统。电涌保护器前断路器或熔断器作用:电涌保护器本身如果出现故障,会出现长时间接通状态,造成电源/系统短路,此时就需要前端的断路器或熔断器及时切断接地回路,保证回路正常工作。

3.分流型或扼流型
分流型:与被保护的设备并联,对雷电脉冲呈现为低阻抗,而对正常工作频率呈现为高阻抗。
扼流型:与被保护的设备串联,对雷电脉冲呈现为高阻抗,而对正常的工作频率呈现为低阻抗。
用作此类装置的器件有:扼流线圈、高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1/4波长短路器等。
电涌保护器的主要作用是将瞬态过电压产生的强大的电流对地进行泄放,把瞬态过电压限制在电气电子设备能够承受电压的范围内,使得被保护设备不受冲击电压而损坏。电涌保护器的工作原理为:电涌保护器一般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的两端并接地。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电涌保护器对正常的工频电压呈现高阻抗,几乎没有电流通过,相当于开路;当系统中出现了瞬态过电压时,电涌保护器对高频瞬态过电压呈现低阻抗,相当于把被保护设备短路,使得瞬态过电压产生的强大的过电流对地进行泄放,将瞬态过电压限制在设备可以承受的电压范围内,从而使设备得到保护。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