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插接式母线槽众多好处
工人在安装母线槽时,都喜欢采用插接式母线槽,这样安装有如下好处:
1、母线槽分接起来比较方便:其实插接式母线槽,就是利用插接的方式把主干线的电源依次分接到支线上去,操作起来十分的方便。 另外与故障检修方便,任何一个楼面需要切断电源,母线槽无须断电,只要在空载的情况下,取下母线槽的插接箱即可。插接式母线槽再带电的情况下造
母线包装机
采用插接式母线槽众多好处
工人在安装母线槽时,都喜欢采用插接式母线槽,这样安装有如下好处:
1、母线槽分接起来比较方便:其实插接式母线槽,就是利用插接的方式把主干线的电源依次分接到支线上去,操作起来十分的方便。 另外与故障检修方便,任何一个楼面需要切断电源,母线槽无须断电,只要在空载的情况下,取下母线槽的插接箱即可。插接式母线槽再带电的情况下造作也是比较安全的。所以插接式母线槽是至今应用面广泛的。多功能母线加工机灵活性高,体积小而功能强,生产能力及工作效率极高。
2、母线槽过载能力强:母线槽过载能力强,是因为母线槽用的绝缘材料工作温度高,绝缘材料过支采用工作温度为105℃的材料,现已开发出工作温度为140℃以上的辐射交联阻燃缠绕带(PER)和辐射交联聚烃热收缩管。而电缆滑线所用的绝缘材料常期工作温度一般为95℃和105℃,因此母线槽的过载能力远远大于电缆滑线。滑触线的主要故障处理方法主要分析一、滑触线的断电主要原因:电刷在导体中爬坡。
3、母线槽能防止过载:众所周知很多工业地带的火灾是由电缆滑线过载引起的,而插接式母线槽可以防止电缆滑线过载。普通电缆滑线的绝缘层和外皮会燃烧,阻燃电缆滑线在火焰下也会燃烧,只有在火焰离开后才不燃烧,耐火电缆不会燃烧,但价格昂贵,只有消防等不准停电的电源才用耐火电缆。母线槽外壳是钢制的,不会燃烧,即使铜排的绝缘材料发生燃烧,火苗也不会窜到母线槽外面。这也是其应用广泛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用电安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为了保证供电线路的连续性,应考虑采用双回路形式,并尽可能使两回路有一定的安全间隔。
4、母线槽散热性能好:电缆滑线的绝缘材料(芯线绝缘和外皮绝缘)既是绝缘材料,又是隔热材料,因此电力电缆在桥架内敷设时,多允许敷设2层,其原因日考虑散热。
母线槽利用空气传导散热,并通过紧密接触的钢制外壳,把热量散发出去。
5、母线槽维护方便:母线槽几乎不必维护,日常维护通常是测量外壳和穿芯螺栓的温升、进线箱的接头温升等,穿芯螺栓若采用4.8级,则需要定期紧固,若采用8.8级的高强螺栓则不必定期坚固。
母线槽的连接
母线槽支架必须安装牢固,母线槽应按分段序号、相序、编号、方向和安装标志正确放置,节与节连接时,相邻段母线槽应对准,连接后母线槽导体与外壳不应承受机械应力。
连接安装步骤:先检查母线槽一端的导体连接面及接头器有无磕碰损伤,确认无弊后将两节母线槽开始对接接头器母线,应将母线槽导体插入接头器内,在确保到位后运用扭力扳手锁紧;对接式母线槽,应将需连接的两节母线导体的端头部分相互平行对准,再将铜连接片及绝缘隔板插入母排端头相间空挡(每相母排左右各夹一块铜连接片,铜连接片间夹放一块绝缘隔板。)确认无弊后,穿入绝缘螺栓,并注意铜连接片、母线端头、绝缘隔板的连接孔是否对齐、铜连接片、绝缘隔板是否卡到位,收紧螺栓。四方位阀门控制开关精i确指引,正确确使用冲孔机、曲板工具、切断工具的位置。
螺栓紧固力矩(M10螺栓力矩值17.7——22.6N.M,M12螺栓力矩值31.4——39.2N.M,M14螺栓力矩值51.O——60.8N.M,M16螺栓力矩值78.5——98.IN.M)。用O.1毫米塞尺检查,塞入度小于10mm为合格。拧紧左右侧板及上下盖板螺丝。母线槽整体连接后,必须用万用电表1Ω档检查接地电阻,阻值小于O.1Ω以确保接地要求。普通电缆滑线的绝缘层和外皮会燃烧,阻燃电缆滑线在火焰下也会燃烧,只有在火焰离开后才不燃烧,耐火电缆不会燃烧,但价格昂贵,只有消防等不准停电的电源才用耐火电缆。

母线槽的外壳结构
外壳是母线槽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保护铜排及绝缘层不被因碰撞、摩擦、挤压等影响而遭到破坏的作用。另外,外壳的封闭性也决定了母线槽的防护等级。目前母线槽的常用防护等级标准有以下四种:即IP40、IP54、IP65、IP68。
对防护等级的描述如下:
IP40:不防水。安装在竖井、变电站内等电气房间,防止1MM以上的异物进入。
IP54:防尘,防溅水。向外壳各个方向进溅水无有害影响。适用于密集型、空气型和照明型母线槽,一般安装于冷冻机房、水泵房等潮湿场所。
IP65:防密尘,防强烈喷水。对外壳各个方向强烈喷水无有害影响。
IP68:可以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民建一般用不到,多用于室外恶劣环境、海上作业平台、船厂等特殊场合。
从外壳的结构形式上可以看出,两片式的外壳结构由于其接触缝只有2个,所以相对于四片式的结构防水防尘的性能更佳。目前绝大多数厂家用的还都是四片式的外壳结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