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蜂窝形成的原因及特征
蜂窝有表面的、深井的和贯通的三种,也常遇到水平的、倾斜的、斜交的单独蜂窝和相连的蜂窝群,其表现为局部表面酥松,无水泥浆,粗骨料外露深度大于5mm(小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石子间存在小于石子粒径的空隙,呈蜂窝状,有蜂窝处的混凝土强度很低。
形成混凝土蜂窝的原因主要如下:混凝土在振捣时振捣不严,尤其是没有逐层振捣;混凝土在倾掷入模
修补混凝土公司
混凝土蜂窝形成的原因及特征
蜂窝有表面的、深井的和贯通的三种,也常遇到水平的、倾斜的、斜交的单独蜂窝和相连的蜂窝群,其表现为局部表面酥松,无水泥浆,粗骨料外露深度大于5mm(小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石子间存在小于石子粒径的空隙,呈蜂窝状,有蜂窝处的混凝土强度很低。
形成混凝土蜂窝的原因主要如下:混凝土在振捣时振捣不严,尤其是没有逐层振捣;混凝土在倾掷入模时,因倾落高度太大而分层;
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或施工时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控制不严,尤其是水灰比太低;模板不严密,浇筑混凝土后出现跑浆现象,水泥浆发生流失;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已有离席现象。
露筋
露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架立筋、分布筋、箍筋等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的缺陷。在混凝土梁和柱的结构上,任何一根主筋的单处露筋长度不大于10cm,累计不大于20cm的,可以进行修复,但梁端主筋锚固区不允许有露筋。在混凝土墙和板的结构上,任何一处露筋长度不大于20cm,累计不大于40cm的,同样可以进行修复。露筋缺陷超过上述范围时,应做结构检测和结构鉴定。
原因分析
下述原因分析,不仅仅是某一个原因的单独作用,往往是两种或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钢筋骨架放偏,没有钢筋垫块或垫块数量放置不够,位置不正确,致使钢筋紧贴模板而外露。
粗骨料粒径大于钢筋间距,或者杂物在钢筋骨架中被搁住,同时又混凝土漏振,形成严重蜂窝和孔洞而使钢筋外露。
(3)混凝土泵管、振动棒等机械的反复冲击、工人或振动器碰触钢筋,引起钢筋变形位移而外露。

载荷裂缝:混凝土未产生足够强度即拆除底模,或新浇注楼面承受过大的集中载荷,如钢管、模板、钢筋的集中堆放,使混凝土受到冲击、震动、扰动等破坏而产生的裂缝。裂缝深而宽,从受破坏部位向外延伸。
沉缩裂缝:地基(模板)下沉或垂直距离较大的部位与水平结构之间因为混凝土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冷缝裂缝:混凝土分区分片浇注(未设施工缝)时,接茬部位老混凝土已凝结硬化,出现冷缝,极易产生裂缝。预防措施
早期塑性收缩裂缝:表面砼特别是砼加强二次抹面或多次抹面,特别是初凝后终凝前的抹面,能有效消除早期塑性收缩裂缝。并注意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干缩裂缝:根据规范要求,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一般采取人工浇水自然养生,浇水时间7~14天,浇水频率以砼表面保持湿润状态为准。如能采取覆盖塑料薄膜、湿麻袋、湿草袋、喷洒养护剂等方法养护,则可基本消除干缩裂

混凝土缺陷的产生原因
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表面失水过快,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强度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沉降收缩裂缝,结构不均匀沉降所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温度裂缝,混凝士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不易散发温度急剧上升,而表面散热较快,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表面产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