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管理。基料的处理按常规方法进行,要求装袋发菌。应创造条件延长发菌时间,一般须延长30天以上,然后按常规方法脱袋入畦、覆土。在自然温度条件下,保持遮阳棚下的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0%即可。
注意事项。
①遮阳棚下的空气相对湿度不可过高,中间部位高95%,周边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即可。
②喷水保湿须多次、少量,尽量不使子实体上积聚水珠。
③覆土厚度以2厘
出菇架子厂家
栽培管理。基料的处理按常规方法进行,要求装袋发菌。应创造条件延长发菌时间,一般须延长30天以上,然后按常规方法脱袋入畦、覆土。在自然温度条件下,保持遮阳棚下的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0%即可。
注意事项。
①遮阳棚下的空气相对湿度不可过高,中间部位高95%,周边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即可。
②喷水保湿须多次、少量,尽量不使子实体上积聚水珠。
③覆土厚度以2厘米为宜,但若想产出大个头的鸡腿菇,可覆土至4~5厘米。
④当自然风力较大时,可在风来的遮阳棚一边架设挡风草苫或塑料薄膜。3~4级风力时可不采取措施。

菌袋排架。菌袋规格,立靠式常用15厘米×55厘米的;卧式宜用12厘米×55厘米或13.5厘米×55厘米的。菌袋制作与培养按照常规进行。根据不同排式上架,立靠式的采取脱袋上架排场;卧式的采取带袋上架横排于竹木条上,袋距3~4厘米。
菇棚高2.4米左右,长度按场地而定。层高:立式层距50厘米,卧式层距30厘米。菇床内面:立式的铺竹、木板,菇床上同样设排筒架;横卧式的主要铺排竹木3~4条即可,不设排筒架。棚顶和四周用薄膜围罩,用茅草、高粱秆、玉米秆及草帘遮荫。
管理要点。多层式架床栽培,由于菌筒密集、气温高,管理与常温不一样,重点要把好三关:
转色关。脱袋式的喷水2~3天,喷水时揭开两旁盖膜的下半部,正背面围膜掀开,使空气流通,喷后覆盖保温保湿,促进转色。不脱袋的微量喷雾于空间,增加湿度即可。

管菇关。常因通风不正常,棚内缺氧,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或因喷水过量又缺乏通风造成高温高湿而烂菇。因此出菇期应特别注意通风,这与常规栽培不同,因棚内菇筒集中,每天呼出二氧化碳量也多,所以每天必须通风2~3次,每次1小时,北方寒冬期可短缩至20分钟,以防风干菌筒。脱袋排场出菇法:指菌袋转色后将塑料袋全脱去,然后排到出菇场进行出菇管理,这是传统的方法,出菇产量高,但花菇率低。
砍伐后的树木不宜马上接种,要将其放在原地数日,待树木丧失部分水分后,方可剃枝,并运至菇场。在砍伐、搬运过程中,必须保持树皮完整无损不脱落。
香菇露地栽培:过去,香菇由原来的野外自然生长转为人工棚架栽培,而今又由棚架转向露地栽培,是香菇生产的一个新创举。

光照对花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是必不可缺的
光照:光照对花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是必不可缺的,光线中的紫外光对菇木表面和菇体表面的防病杀菌作用尤为重要。通常出菇期对菇棚的光照要求是三分阳七分阴。对于花菇来说,还需有一段时间的强光刺激,使其组织更紧密而发育良好;增大其菌盖表面水分挥发,使个体从菇木吸收的水分无法满足菌盖表皮水分蒸发,促其加速开裂。光照程度与空气干燥程度是成正比例的。较强的光,加上良好的通风,必将极大地降低空气相对湿度。由于架层式菇棚温差不大,所以转色中应选择夜间掀膜2小时,让低温刺激,连续进行3~4天,促进原基分化菇蕾。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