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式插接母线槽(BMC)。由于母线之间接头用铜片软接过渡,在南方天气潮湿,接头之间容易产生氧化,形成接头与母线接触不良,使触头容易发热,故在南方使用。室外或有特殊要求的,如防喷水,防海浪和防腐蚀场所可分别树脂绝缘母线槽。并且接头之间体积过大,水平母线段尺寸不一致,外形不够美观。对于母线来讲,系统扩展可通过增加或改变若干段来完成,重新利用率高。而大多数情况下,电缆不能重新利用,因为
密集型铜铝复合母线槽
空气式插接母线槽(BMC)。由于母线之间接头用铜片软接过渡,在南方天气潮湿,接头之间容易产生氧化,形成接头与母线接触不良,使触头容易发热,故在南方使用。室外或有特殊要求的,如防喷水,防海浪和防腐蚀场所可分别树脂绝缘母线槽。并且接头之间体积过大,水平母线段尺寸不一致,外形不够美观。

对于母线来讲,系统扩展可通过增加或改变若干段来完成,重新利用率高。而大多数情况下,电缆不能重新利用,因为长度和路线是不同的,如果要扩展系统,我们要购买新的电缆取代旧的电缆。
密集绝缘插接母线槽(CMC)。其防潮、散热效果较差。对于母线来讲,系统扩展可通过增加或改变若干段来完成,重新利用率高。在防潮方面,母线在施工时,容易受潮及渗水,造成相间绝缘电阻下降。母线的散热主要靠外壳,由于线与线之间紧凑排列安装,L2、L3相热能散发缓慢,形成母线槽温升偏高。密集绝缘插接母线槽受外壳板材限制,只能生产软母线不大于3m的水平段。由于母线相间气隙小,母线通过大电流时,产生强大的电动力,使磁振荡频率形成叠加状态,造成过大的噪声。

普通母线槽与电缆的比较
a)载流量低压电缆的截面积上限为1000mm2,额定电流为1600A。由于母线相间气隙小,母线通过大电流时,产生强大的电动力,使磁振荡频率形成叠加状态,造成过大的噪声。大规格电缆因其体积和重量过大,很少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工程中一般常用的是400mm2及以下规格电缆,这就要求使用多根电缆来实现同时供电。母线槽额定电流上限可达6300A,拥有强大的载流能力。
b)过载能力电缆和母线槽,过载能力都取决于所用绝缘材料的工作温度。而电缆需要在现场进行分接,可靠性差,即便是预制分支电缆也尤其明显的缺点,主要是需要向工厂定制,其分支连接方式采用开口的“C”型抱箍,时间一久,能否保证紧箍力。母线槽绝缘材料的工作温度为105℃,现已开发出工作温度为140℃以上的辐照交联阻燃缠绕带(PER)和辐射交联聚烃热收缩管;目前电缆所用绝缘材料的常期工作温度一般为90℃和105℃,辐照交联电缆的上限工作温度为125℃。因此,母线槽的绝缘材料工作温度远大于电缆。
母线槽的维护比较简单。特别提醒:电缆是按照截面不同,建议要求厂家提供绝缘方式的说明,并标注母线规格,避免上当。母线槽日常维护时,通常是测量外壳和穿芯螺栓的温升、进线箱的接头温升等,穿芯螺栓若采用4.8级则需要定期紧固,若采用8.8级的高强螺栓则不必定期坚固。而电缆因其材料易于磨损、易老化、寿命较短等因素限制,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甚至更换。
经济成本
母线槽相比电缆,总体来说,母线槽由于使用材料,工艺相对复杂,首期投入成本一般比电缆要大。母线槽系统只要按照规范安装和运行,基本上不需要更换部件,只需要对周边环境例行检查即可。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为了保证供电线路的连续性,应考虑采用双回路形式,并尽可能使两回路有一定的安全间隔。而电缆则经常会出现接头老化、绝缘层脱落等现象,需要对某一段电缆进行更换。另外,当今市场上已经有许多实力较大的母线槽厂家推出铝导体母线槽,且已大规模应用于大型建筑。这类母线槽的采购价格远比电缆桥架的价格低,但使用性能却高于电缆。对于首批投入资金紧张的用户,可以选用此种母线槽。
结论
经过分析比较,对于低压配电系统中的重要干线选择母线槽,显然有其明显优势。对于小电流分支线路,选择电缆有其
灵活方便的优点。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