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是“物流3据了解,RFID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通信技术,特别适合用于自动化控制。它的原理就是把一个“RFID电子标签”附着于可跟踪的物品上,并通过远距离读写器对相关物品的信息进行识别和读写。该标签中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内都可以识别。 目前,许多行业都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比如,将标签附着在一辆生产中的汽车上,厂方便可以此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人士表明,RFID技术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RFID技术是“物流3
据了解,RFID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通信技术,特别适合用于自动化控制。它的原理就是把一个“RFID电子标签”附着于可跟踪的物品上,并通过远距离读写器对相关物品的信息进行识别和读写。该标签中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内都可以识别。 目前,许多行业都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比如,将标签附着在一辆生产中的汽车上,厂方便可以此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人士表明,RFID技术是“物流3.0时代”迈向“工业4.0时代”的一项关键信息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实现入库、盘仓、数据报表等物流操作远程、可视化,也可以实现出库、分拣找货;同时,在收货环节可以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至少可以为企业节省1/3的成本。”

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
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已经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据人士预测,RFID技术市场将在未来五年内在新的产品与服务上带来30至100亿美金的商机,随之而来的还有服务器、资料储存系统、资料库程序、商业管理软件、顾问服务,以及其他电脑基础建设的庞大需求。
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前的射频信号的耦合方式
发生在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前的射频信号的耦合方式有两种:
1.电感耦合。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
2.电磁反向散射耦合。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
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用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识别作用距离小于1米。典型作用距离为10-20cm.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用于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识别作用距离大于1米。典型作用距离为3-10m。

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性能
由于目前还没有正式的RFID产品的,各个厂家推出的RFID产品互不兼容。因此,标准化是推动RFID产业化进程的必要措施。
射频系统的工作频率是射频识别技术基本的重要参数之一,工作频率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射频标签的应用范围,技术可行性以及成本的高低。射频识别系统归根到底是一种无线电传播系统,必须占据一定的空间通信信道。在空间通信信道中,射频信号只能以电磁耦合或者电磁波耦合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射频系统的工作性能必定要受到电磁波空间传输特性的影响。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