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上常见的脱氨氮方法氨氮污染对于水体的影响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使水体富氧化,促进藻类繁殖,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水生物、水体恶臭等,因此污水排放标准中对氨氮的排放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工程上常见的脱氨氮方法有:氨吹脱法、高温脱氨法、微生物法、折点加氯法、离子交换法等,其中氨吹脱法是利用氨氮的气相浓度和液相浓度之间的气液平衡关系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对于氨氮浓度在5000mg/L以下的
高氨氮废水治理价钱
工程上常见的脱氨氮方法
氨氮污染对于水体的影响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使水体富氧化,促进藻类繁殖,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水生物、水体恶臭等,因此污水排放标准中对氨氮的排放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工程上常见的脱氨氮方法有:氨吹脱法、高温脱氨法、微生物法、折点加氯法、离子交换法等,其中氨吹脱法是利用氨氮的气相浓度和液相浓度之间的气液平衡关系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对于氨氮浓度在5000mg/L以下的氨氮废水的去除率较高,但在工业生产中生产废水的氨氮浓度往往高达10000mg/L以上,采用普通的氨吹脱法很难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而且脱除的物质常会造成填料塔堵塞等问题,因此须采用高温脱氨+吹脱脱氨法联合处理工艺对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处理,但该处理工艺复杂,而且在脱氨后对氨氮的回收处理方面存在不足。
废水进行再利用的重要性
废水是以有机污染为主的成分复杂的有机废水,处理的主要对象是BOD5、不易生物降解或生物降解速度缓慢的有机物、碱度、染料色素以及少量有毒物质。虽然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普遍较差,但除个别的印染废水(如纯化纤织物染色)外,仍属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其处理方法以生物处理法为主,同时需辅以预处理和物理化学深度处理。据人士介绍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调节、中和、废铬液处理与染料浓脚水预处理等;而生物处理工艺主要为好氧法,目前采用的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和塔式生物滤池等。为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缺氧、厌氧工艺也已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中。常用的物化处理工艺主要是混凝沉淀法与混凝气浮法。此外,电解法、生物活性炭法和化学氧化法等有时也用于印染废水处理中。但通过此类工艺处理的纺织印染废水,只能达标排放,不可能达到回用水水质标准作为纺织印染的工艺用水。

降低氨氮污水浓度的方法
降低氨氮污水浓度的方法:
1、减少进水量,减小内回流比,延长好氧单元的实际水力停留时间,提高硝化效果密切关注其他水质指标及污泥指标的变化。
2、尽量避免出现污泥解体或污泥膨胀现象。若出现该情况则应迅速向系统中投加氓凝剂或铁盐,改善污泥絮凝及沉降性能。
3、关注pH及TP情况,尽量保证系统处于弱碱性环境,必要时向系统中投加适量的Na2C03以补充硝化所需的碱度。
4、若反应器内TP浓度显着平时水平,则应向系统中补充适当的磷酸二氢饵或磷肥,改善污泥的絮凝效果及硝化能力。
5、加大外回流比、维持生化单元相对较高的污泥浓度,提高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6、适当提高DO浓度 (2.5 -4.0 mglL),改善硝化效果。
7、待这部分污泥进入二沉池后,减少外回流量并增大剩余污泥排放量,将此部分污泥尽快进行无害化处理。

氨氮废水的来源有哪些
氨氮废水的来源有哪些?
1、含氮物质进入水环境的途径主要包括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含氮物质进入水环境的自然来源和过程主要包括降水降尘、非市区径流和生物固氮等。
2、人类的活动也是水环境中氮的重要来源,主要包括未处理或处理过的城市生活和工业废水、各种浸滤液和地表径流等。
3、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是水体中氮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大量未被农作物利用的氮化合物绝大部分被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带入地下水和地表水中。
4、随着石油、化工、食品和制药等工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含量急剧上升。
5、氮在废水中以有机态氮、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以及亚硝态氮(NO2--N)等多种形式存在,而氨态氮是更主要的存在形式之一。
6、废水中的氨氮是指以游离氨和离子铵形式存在的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的分解,焦化、合成氨等工业废水,以及农田排水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