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外壳膨胀
由于电容器内部介质在电压作用下发生游离,使介质分解而析出气体或者由于部分元件击穿、极对外壳放电等均会使介质析出气体。这些气体在密封的外壳中将引起压力的增加,因而引起外壳膨胀。所以,电容器外壳膨胀是电容器发生故障或故障前的征兆。我们知道,任何物质都是相对绝缘的,当物质两端的电压加大到一定程度后,物质是都可以导电的,我们称这个电压叫击穿电压。在运行过程中若发
脉冲电容器订购
2.外壳膨胀
由于电容器内部介质在电压作用下发生游离,使介质分解而析出气体或者由于部分元件击穿、极对外壳放电等均会使介质析出气体。这些气体在密封的外壳中将引起压力的增加,因而引起外壳膨胀。所以,电容器外壳膨胀是电容器发生故障或故障前的征兆。我们知道,任何物质都是相对绝缘的,当物质两端的电压加大到一定程度后,物质是都可以导电的,我们称这个电压叫击穿电压。在运行过程中若发现电容器外壳膨胀应及时采取措施,膨胀严重者应立即停止使用,以免事故扩大。
电容器充放电现象
除颤器工作时,一般是让100 J到300 J的电能,在约2 ms的时间内通过的心脏部位。除颤器工作时的电功率在50 kW到150kW之间,这个功率是相当大的,用电池直接供电无法达到,也大大超过了一般家庭的用电功率,而除颤器还必须便于携带,那它使用了什么样的供电装置呢?由于制造工艺的原因,会造成大电容的分布电感比较大,导致高频性能不好,而小电容则刚刚相反,So,如果为了让低频、高频信号都很好地通过,那么就可以采用一个大电容再并上一个小电容的方式(其实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PCB布局之一了)。
除颤器工作时的供电装置是一个C=70 μF的电容器。除颤器内带有电池,先通过电子线路把电池供电的电压升高到约U= 5 000 V,对电容器充电,充电后电容器储存的能量约为W= 12CU2=875 J。由于电容器电压很高,所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一部分能量,通过电子线路控制放电的能量了。而不是把题目当做一个数学题,只做数学计算,而忽略了物理和工程的意义。除颤器的核心就是这个耐压5 000 V以上、70 μ F的电容器,它耐压较高、容量较大,并且体积较小、重量较轻,因此需要精心设计和制造。
电容器是常用的电子元件,而且不断应用在新的领域中。在现在推广的新能源汽车中,电动汽车占有重要地位。电动汽车多数用锂电池供电,锂电池电动汽车的主要缺点就是充电时间长,使用不够方便。
所以还有另一种用电容器作为电源的电动汽车。电容器作为电源的优点是充电时间短,可以反复充电、长期使用,但缺点是一次充电后的行驶里程较短,因此目前还需要对高电压、大容量的电容器做进一步的研究。
关于电容器的充电,有人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用电动势为E电动势的电源对电容器充电,充电结束时电容器的电压U=E电动势。设整个充电过程中充电电量为Q,则电源电动势做功QE电动势,而电容器储存的电能为12QE电动势,电源电动势做功的另外一半能量去哪了?若电容器所在电路中的工作电压高于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往往电容器极易发生击穿现象,使整个电路无法正常工作。”
电容器断路器保护动作跳闸
当电容器断路器保护动作跳闸后,不得强行送电,应先作如下检查:电容器有无爆1炸、外壳膨胀、喷油,熔断体是否熔断、电容器接头是否有过热迹象,并对电压互感器、连接电缆等进行详细检查,分析判断故障性质分别进行处理,待故障排除确认正常后方可投入运行。如果故障是由于外部故障造成的电网电压波动而使断路器跳闸的,应经15分钟后方允许进行试合闸。表针向右摆动的角度越大(表针还应该向左回摆),说明这一电解电容的电容量也越大,反之说明容量越小。
电容器漏油
电容器出现漏油,如果是轻微漏油,可用粘胶剂进行修补并同时减轻负荷或降低环境温度,但是不能长时间继续运行。电容器是一个密封体,如果密封不严,空气、水分和杂质会渗入其中而使其绝缘性能下降,甚至导致绝缘击穿。、没有讲述足够的原因,例如电荷守恒定律,电容串联之后,连个电容的电量相同。所以,如果发现电容器漏油严重时应及时将其退出运行。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