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 年,19 岁的法国贝克勒尔做物理实验时,发现在导电液中的两种金属电极用光照射时电流会加强,从而发现了“光生伏打效应”。1930 年,郞格提出用“光伏效应”制造太阳能电池,使太阳能变成电能。
1932 年奥杜博特和斯托拉制成太阳能电池。
1941 年奥杜在硅上发现光伏效应。
1954 年5 月美国贝尔实验室恰宾、富勒和皮尔松开发
户用光伏发电组件
1839 年,19 岁的法国贝克勒尔做物理实验时,发现在导电液中的两种金属电极用光照射时电流会加强,从而发现了“光生伏打效应”。1930 年,郞格提出用“光伏效应”制造太阳能电池,使太阳能变成电能。

1932 年奥杜博特和斯托拉制成太阳能电池。
1941 年奥杜在硅上发现光伏效应。
1954 年5 月美国贝尔实验室恰宾、富勒和皮尔松开发出效率为6%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这是 世界上有实用价值的太阳能电池,同年威克发现了光伏效应,并在玻璃上沉积硫化镍博膜,制成了太阳能电池,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的实用光伏发电技术由此诞生并发展起来。随着光伏扶贫在农村的出现,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切身利益,造福于民。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光伏发电是指利用太阳能辐射直接转变成电能的发电方式,光伏发电是当今太阳能发电的主流,所以,现在人们常说的太阳能发电就是光伏发电。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光伏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光子照射到金属上时,它的能量可以被金属中某个电子全部吸收,电子吸收的能量足够大,能克服金属内部引力做功,离开金属表面逃逸出来,成为光电子。光伏发电补贴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方式是全额上网,就是光伏发电产生的电量全部卖出去。硅原子有4个外层电子,如果在纯硅中掺入有5个外层电子的原子如磷原子,就成为N型半导体;若在纯硅中掺入有3个外层电子的原子如硼原子,形成P型半导体。当P型和N型结合在一起时,接触面就会形成电势差,成为太阳能电池。当太阳光照射到P-N结后,空穴由P极区往N极区移动,电子由N极区向P极区移动,形成电流。
光电效应就是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结合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它首先是由光子(光波)转化为电子、光能量转化为电能量的过程;其次,是形成电压过程。
无论从世界还是从来看,常规能源都是很有限的。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实用型硅太阳电池,为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的一次能源储量远远世界的平均水平,大约只有世界总储量的10%。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充分的清洁性、安全性、相对的广泛性、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资源的充足性及潜在的经济性等优点,在长期的能源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普及让屋顶变成了香饽饽,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场光伏热中来,而那些持观望态度的人对于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有各种各种的疑惑和担忧,那么总结来说就是以下四点:
担忧一:损坏屋顶,破坏屋顶防水。
不管是工商业还是户用的业主,都会有这样的担忧,因为整体光伏发电系统,会涵盖组件、逆变器、支架、以及相关系统配件,这套系统放在屋顶上面,对于屋顶的负载不是一斤两斤的重量,屋顶会不会被压坏另外就是屋顶上面在铺设支架的时候根据屋顶类型需要打孔,稳固根基,会不会出现漏雨逆变器的效率光伏逆变器是光伏系统的主要部件和重要组成成份,为了保证电站的正常运行,对逆变器的正确配置选型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可以肯定在屋顶建站前,都会对实地的环境和情况进行勘测,对屋顶的承重能力准确核算,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才会施工建设。
建设支架的时候涉及到的打孔,也会进行防漏水、渗水处理,确保建在屋顶上的电站不会漏雨。整个电站建设完成后也会进行反复确认,确保电站在正常发电的同时,不影响业主的正常生活。
担忧二:建设光伏电站影响工厂生产。
建设工商业电站对于一些生产型的企业来说,他们担心在建设光伏电站过程中会影响工厂的生产进度。其实光伏发电系统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并不会影响工厂内部生产,通常都是室外作业,企业无需停产。
商业电站相比家庭式分布电站来说,虽然在工程量与施工工艺来说都要复杂,但是其本质依然是屋顶建站,这点是不变的,除非涉及到一些特殊的企业,有自身的安装需求,否则是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
担忧三:发电用电是否安全。
光伏发电因为没有运动部件,不易损坏,维护简单;光伏发电在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废弃物,没有污染、噪声等公害,对环境无不良影响,是理想的清洁能源等,这些优点让分布式光伏发电不存在较高的操作难度和危险性,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担忧四:光伏系统质量问题。
光伏发电系统由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以及系统配件组成,而业主所担心的就是光伏发电系统会频繁出现故障,影响发电,影响收益。这其中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