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件造型设计在不影响外观和使用的前提下,塑件造型设计时应尽量满足如下要求:
(1)金属光泽会使原有的缩瘪变得更明显,因此要避免制品的壁厚不均匀状况,以免出现缩瘪,而且壁厚要适中,以免壁太薄(小于 1.5mm),否则会造成刚性差,在电镀时易变形,镀层结合力差,使用过程中也易发生变形而使镀层脱落。
(2)避免盲孔,否则残留在盲孔内的处理液不易清洗干净,会造成下道工序
镀银价格
塑件造型设计在不影响外观和使用的前提下,塑件造型设计时应尽量满足如下要求:
(1)金属光泽会使原有的缩瘪变得更明显,因此要避免制品的壁厚不均匀状况,以免出现缩瘪,而且壁厚要适中,以免壁太薄(小于 1.5mm),否则会造成刚性差,在电镀时易变形,镀层结合力差,使用过程中也易发生变形而使镀层脱落。
(2)避免盲孔,否则残留在盲孔内的处理液不易清洗干净,会造成下道工序污染,从而影响电镀质量。
(3)电镀工艺有锐边变厚的现象。电镀中的锐边会引起放电,造成边角镀层隆起。因此应尽量采用圆角过渡,圆角半径至少0.3mm以上。
平板形塑件难电镀,镀件的中心部分镀层薄,越靠边缘镀层越厚,整个镀层呈不均匀状态,应将平面形改为略带圆弧面或用桔皮纹制成亚光面。
电镀的表面积越大,中心部位与边缘的光泽差别也越大,略带抛物面能改善镀面光泽的均匀性。
(4)塑件上尽量减少凹槽和突出部位。因为在电镀时深凹部位易露塑,而突出部位易镀焦。凹槽深度不宜超过槽宽的1/3,底部应呈圆弧。有格栅时,孔宽应等于梁宽,并小于厚度的1/2。
(5)镀件上应设计有足够的装挂位置,与挂具的接触面应比金属件大2~3倍。
(6)塑件的设计要使制件在沉陷时易于脱模,否则强行脱模时会拉伤或镀件表面,或造成塑件内应力而影响镀层结合力。
(7)当需要滚花时,滚花方向应与脱模方向一致且成直线式.滚花条纹与条纹的距离应尽量大一些。
(8)塑件尽量不要用金属镶嵌件,否则在镀前处理时嵌件易被腐蚀。
(9)塑件表面应保证有一定的表面粗糙度。
电镀加工需要提供温度来进行抛光的金属有钢铁、镍、铅等,若温度某一定值,就会失去光滑的腐蚀表面,故存在一个形成光泽面的临界点,在临界点以上的温度范围内抛光效果较好。而这个温度范围又因液体的组成不同而异,如果高于这个温度范围,会形成点蚀、局部污点或斑点,使整个抛光效果降低。此外,温度越高,材料的溶解损失也越大。
(2)铜及其合金的化学抛光。铜和单相铜合金可在磷酸一一醋酸或硫酸一一铬酸型溶液中进行化学抛光
在使用过程中需经常补充,抛光时如果二氧化氮析出较少,零件表面呈暗黄色时,可按配置量的1/3补充。为防止过量的水带入槽内,零件应干燥后再抛光。
(3)铝及铝合金的化学抛光。为获得光亮的表面,必须严格控制抛光液的含量。含量过低,抛光速度慢且抛光后表面光泽性差;含量过高,容易发生鳞状腐蚀。磷酸浓度低时,不能获得光亮的表面,为了防止溶液被稀释,抛光前的零件表面应干燥。醋酸和硫酸可以抑制点状腐蚀,使抛光表面均匀、细致。硫酸铵和尿素可以减少氧化氮的析出,并有助于改善抛光质量。少量的铜离子可以防止过腐蚀,从而提高抛光表面的均匀性,但含量过高又会降低抛光表面的反光能力。铬酐可以提高铝锌铜合金的抛光质量,含锌、铜丝高的强度铝合金在不含铬酐的抛光液中,难以获得光亮的表面。
经化学抛光的零件,一般应在室温下于400—500g/L的中或在100~200g/L的铬酐溶液中,浸渍数秒至数十秒,以除去表面的接触铜。
电镀的好处是什么?
电镀增强或改变产品的功性能,根据产品的使用场景,生产商可能需要更好的性,防腐蚀,润滑性与更低的摩擦力,改进的EMI / RFI屏蔽,耐温度,耐冲击性,改善导电性,改善可焊性,降低孔隙率,增加硬度强度,在小型或尺寸过小的部件上形成厚度......等五花八门的需求。当然,除了通过电镀可改变产品的机械与功能性之外,产品部件的整体美观度通常也很重要。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