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假肢进行走路对患者体能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考验,对下肢截肢的患者来说,截肢平面越高,患者穿戴假肢走路时消耗的能量就越高。所以康复训练不仅仅是要训练残肢、假肢的使用技巧用法,更不能忽略对健侧肢体以及肌力的训练。在完成站立负重训练后一般会进行一些平衡性的训练,锻炼患者的平衡能力、的转移能力,跌倒后爬起的能力等等。如果双侧肩胛肩臂关节功能不全,肘部屈伸功能良好,可以用肘部伸拉牵引索来完成
膝关节矫形器
穿戴假肢进行走路对患者体能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考验,对下肢截肢的患者来说,截肢平面越高,患者穿戴假肢走路时消耗的能量就越高。所以康复训练不仅仅是要训练残肢、假肢的使用技巧用法,更不能忽略对健侧肢体以及肌力的训练。在完成站立负重训练后一般会进行一些平衡性的训练,锻炼患者的平衡能力、的转移能力,跌倒后爬起的能力等等。

如果双侧肩胛肩臂关节功能不全,肘部屈伸功能良好,可以用肘部伸拉牵引索来完成启动。截肢者如果选择的是索控式假肢手,那么开手只能通过牵拉牵引索开手,禁止直接用手掰开。而且要注意用上肢提物,其重量不宜超过5公斤。每3到6个月应在轴孔和一些滑动部位滴一点机油,以保持良好的润滑,适当延长使用时间。假肢承受腔资料工艺的改善包括哪些呢?资料则运用不饱和聚酯,以涤纶纤维和玻璃纤维增强,由于这种工艺和资料的运用,才调制造出行进的全接触式假肢。

假肢技术的基本特点用人体力学原理设计接受腔接受腔是指假肢上端容纳残肢的部分,它是人机的接口界面,主要起承担体重、悬吊假肢并控制假肢运动的作用,对于假肢的舒适性、安全性及使用效果具有直接影响。这种假脚可以在脚着地阶段储存能量而在抬脚时释放能量,使患者行走时较为省力,步态较为轻松;同时其良好的弹性和活动性,使其可以代替踝关节的作用,故又称为“无关节假脚”。

假肢的优势在踝关节的设计上也由过去的单向运动(趾跗方向)改变为可同时实现侧向运动,称之为“万向脚”,以适应截肢者在不平路面的行走和活动量较大的运动。假肢技术的基本特点,残肢承重合理、穿戴舒适、悬吊能力强,减少了活塞运动,提高了假肢的稳定性和支配假肢运动的能力。在接受腔的制作工艺上也有了新的突破现代假肢对残肢的要求圆柱状外形适当长度皮肤和软组织条件良好,皮肤感觉良好无畸形关节活动正常肌肉力量正常无残肢痛。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