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在启动前,要先使液体从漏斗将泵壳与吸入管路内灌满。
当叶轮飞快旋转时,叶轮内的液体在叶轮内叶片的推动下也跟着旋转起来,从而使液体获得了离心力,并沿着叶片流道从叶轮的中心往外运动,然后从叶片的端部被甩出进入泵壳内的蜗室或扩散管(或导轮)。
当液体流到扩散管时,由于液流的断面积渐渐扩大,流速减慢,将一部分动能转化为静能头,使压力上升,后从排出管压出。
与此同
立式离心泵
离心泵在启动前,要先使液体从漏斗将泵壳与吸入管路内灌满。
当叶轮飞快旋转时,叶轮内的液体在叶轮内叶片的推动下也跟着旋转起来,从而使液体获得了离心力,并沿着叶片流道从叶轮的中心往外运动,然后从叶片的端部被甩出进入泵壳内的蜗室或扩散管(或导轮)。
当液体流到扩散管时,由于液流的断面积渐渐扩大,流速减慢,将一部分动能转化为静能头,使压力上升,后从排出管压出。
与此同时,在叶轮中心由于液体被甩出产生了局部真空,因而吸液池内的液体在液面压力作用下就从吸入管源源不断地被吸入泵内。叶轮连续旋转,将液体不断地由吸液池送往高位槽或压力容器。
离心泵能输送液体是依靠高速旋转的叶轮使液体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故名为离心泵。

离心泵的水力损失有冲击损失、漩涡损失和沿程磨擦损失。
一、冲击损失
每台水泵都有自己的设计流量,当消耗在设计流量工况下工作时,入口处的液流是顺着叶片进入叶轮的,因此不发生与叶片的撞击,同样出口液流亦不发生与泵壳的冲击,这时效率较高。但当流量偏离设计工况时,其液流方向就要与叶片方向发生偏离,产生冲击。
二、漩涡损失
在水泵中,过流截面是很复杂的空间截面,液体在这里通过时,流速太小和方向都要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漩涡损失。另外过流表面存在尖角、毛刺、死水区 时也会增大漩涡损失。
三、沿程摩擦损失
由于水泵过流表面的粗糙和液体具有粘性,所以液体在游动时就会产生摩擦阻力损失。损失大小用下式表示;
Hm=AQ2 式中A——系数。
画在座标上,即是一条以原点为顶点的抛物线。
在各部位的水力损失中,叶轮内的水力损失,占全部混淆黑白损失的一半左右;其次是导叶转弯处的水力损失,占全部水力损失的1/4左右,而剩下的1/4水力损失,损失在叶轮到导叶、导叶扩散部分、反导叶到叶轮入口等几个部位。
为了减少水泵的水力损失,应使液流各断面变化平缓,速度大小合理。并选用合适的叶轮、导叶型和出入口安置角。另外还应提高过流部件的表面光洁度。

离心泵的验收要求说明
1、供方应该保证离心泵在满负荷条件下能够长时间地稳定、安全运行。随着流量下降,泵的扬程曲线应平稳地上升,泵的关闭扬程应为其设计扬程的120%~125%。
2、耐腐蚀离心泵的过流部件要求耐酸碱,;
3、离心泵的个临界转速不应处在额定转速的75~125%的范围内。
4、所有的离心泵型号在流量到流量运行范围应没有汽蚀,振动平稳并较小。
5、所有转动部件应进行动静平衡。
6、全部过流部件包括叶轮、轴承、前后护套,密封件等的保证寿命超过20000工作小时。
7、泵均应配备挠性联轴节,并应有联轴节防护罩。联轴节校正。联轴节和齿轮的额定出力至少是要求输出功率的120%。
8、泵体材料和润滑液的选择应考虑环境温度的影响。
9、泵壳设计要便于维修,在不影响主管线及阀门的情况下,易于检查、调整和维修。
10、泵配备的机封部件应稳定可靠,所有的磨损件均是易于更换的。
11、供方确保运行时泵的振动和噪音在合理的范围内。振动大小的检测以推力轴承或马达轴承的振动为准。
12、泵的所有管线接口均为法兰连接。
13供方负责为泵提供一个矩形的用于安装泵/电动机组件的公用底板,在拆泵时,泵腔内的水会通过该底座流到现场铺设的排水管中,不会对周围环境及设备造成污染。
14、泵的设计应考虑到检修的方便性。泵体和马达上应设有起吊耳以利于检修。
15、供方提供的同型号的泵采用相同的壳体,相同直径的叶轮,其余的零部件,包括备用零件与备用组件完全可以互换。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