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盖、座安装应采用加固措施井体禁用粘土砖,采用现浇砼、砼预制块。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要求,新建或改、扩建道路车行道检查井均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或预制混凝土砌块砌筑。井盖、座安装应采用加固措施。城市道路目前多采用柔性路面结构,路面结构自身对井座的固定作用较弱,在车辆频繁的起动及刹车作用下极易产生推移,挤压破坏,因此设计需要对井座进行特殊加固措施处理。做好施工技术交底,保证质量。施工
窨井维修费用
井盖、座安装应采用加固措施
井体禁用粘土砖,采用现浇砼、砼预制块。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要求,新建或改、扩建道路车行道检查井均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或预制混凝土砌块砌筑。井盖、座安装应采用加固措施。城市道路目前多采用柔性路面结构,路面结构自身对井座的固定作用较弱,在车辆频繁的起动及刹车作用下极易产生推移,挤压破坏,因此设计需要对井座进行特殊加固措施处理。做好施工技术交底,保证质量。施工前,技术负责人需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操作要点、注意事项,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加强检查,确保施工质量。针对井壁与井周边灰土、无机料基层压实后强度等级的不同,检查井周围(环距井壁外60~80 cm 范围内)可采用掺加定量水泥的方法增加填料强度。
检查井盖所在位置的标高应与道路的竖向标高、横坡一致,避免出现高差。在进行沥青摊铺前,为保持井盖与道路的纵坡、横坡顺接,放线时可采用十字线,高程应顺道路纵、横坡四个方向确定,避免形成单侧高出路面。摊铺沥青时,要掌握好摊铺层厚度,使检查井与路面平顺衔接,路面与井框高差不得超过5mm。城市道路路面病害,以前主要是由于设计不完善,施工不按照要求,施工所使用的材料不符合规定等原因造成的,此类病害,首先要完善设计;其次施工前施工单位要充分领会设计、导则和施工规范等所规定的要求,制定专门方案,进行技术交底,加强对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各类管线及检查井宜设置在绿化带、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范围内,不宜设置在机动车道范围内。特殊情况下,检查井应设置在机动车道车轮不易碾压位置。通讯、有线电视等弱电管线应同沟同井设置。设计文件含有检查井的施工图,应详细注明检查井盖座、检查井施工技术要求;井座下应设置混凝土圈梁,圈梁高度应不小于200mm ,圈梁的混凝土等级应不C40。检查井是在地下管线位置上每隔一定距离修建的竖井。主要供检修管道、清除污泥及用以连接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管线使用。

收面(表面、内部)快硬型混凝土浇筑要求
收面(表面、内部)
快硬型混凝土浇筑要求抹压密实,终凝后,应将快硬型混凝土表面浮浆清除并拉毛(或人工剔毛,深度2cm),同时将井框、周围路面清理干净。内模拆除后,及时将加固快硬型混凝土与井口部分抹面。井盖安装后暂不进行沥青上面层摊铺的,可在浇筑快硬型混凝土后采用砂浆(或快硬型混凝土)进行井盖周围顺坡,沥青上面层摊铺前剔除。
检查验收
采用“十字”线检测井盖安装高度,记录误差值,井盖高程差值应控制在2mm以内。
沥青摊铺质量通病及问题
质量通病:
1.基坑开挖造成井周围路面结构扰动,隆起、裂缝、脱离等。
2.井口与井框不吻合;内模安装位置不准确,快硬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移位。
3.井盖高度不准确,控制点位置不具代表性或不准确、不固定。
4.路面裂缝、破损。快硬型混凝土浇筑不密实,快硬型混凝土标号不够、厚度不足,快硬型混凝土强度不足时进行沥青摊铺。井盖质量不合格(强度不足、厚度不足)。预埋锚固钢筋未安装或安装失效。
5.井盖与路面顺接不平整,乃至影响路面整体平整度。井盖安装与路面坡度不一致,群井之间安装高度或坡度不一致。未按沥青摊铺要求控制井盖安装高程,沥青摊铺方案改变。
6.井盖质量问题:井框、井盖破损,井框与井盖不符或不吻合,碾压噪音,开启困难,井座边缘易出现收缩裂缝。

换装新的检查井盖或重新使用符合规范的方法
对缺失、破损、移位、井盖高差、井盖错乱等问题,应换装新的检查井盖。
对缺失、破损、移位问题,应边排查边处置,发现一座处置一座;不能立即处置的,应采取围护、设置警示标识等安全措施,并安排专人现场盯守,直至处置完成。
检查井盖震响,若因减震垫圈缺失、老化引起,应补装减震垫圈;若因其他病害问题引起,应换装新的检查井盖。
检查井盖沉陷、凸起,无其他病害的,应视情采取提升、降低、修复或加固井筒及井座垫层等工程措施处置;同时存在缺失、破损、移位、井盖高差、井盖错乱等病害的,应一并换装新的检查井盖。
对井盖错乱问题,应换装新的检查井盖或重新使用符合规范的方法维修井盖设施。
对无防坠落功能问题,应采取换装防坠落双层井盖、加装防坠落子盖或防坠网等措施处置。
井周破损,由道路养护单位负责维修;其他病害问题,由地下管线检查井权属(管理)单位负责处置。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