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蜂窝形成的原因及特征
蜂窝有表面的、深井的和贯通的三种,也常遇到水平的、倾斜的、斜交的单独蜂窝和相连的蜂窝群,其表现为局部表面酥松,无水泥浆,粗骨料外露深度大于5mm(小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石子间存在小于石子粒径的空隙,呈蜂窝状,有蜂窝处的混凝土强度很低。
形成混凝土蜂窝的原因主要如下:混凝土在振捣时振捣不严,尤其是没有逐层振捣;混凝土在倾掷入模
清水混凝土修复施工
混凝土蜂窝形成的原因及特征
蜂窝有表面的、深井的和贯通的三种,也常遇到水平的、倾斜的、斜交的单独蜂窝和相连的蜂窝群,其表现为局部表面酥松,无水泥浆,粗骨料外露深度大于5mm(小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石子间存在小于石子粒径的空隙,呈蜂窝状,有蜂窝处的混凝土强度很低。
形成混凝土蜂窝的原因主要如下:混凝土在振捣时振捣不严,尤其是没有逐层振捣;混凝土在倾掷入模时,因倾落高度太大而分层;
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或施工时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控制不严,尤其是水灰比太低;模板不严密,浇筑混凝土后出现跑浆现象,水泥浆发生流失;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已有离席现象。
混凝土露筋
露筋形成的原因及特征
在钢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到位,保护层垫块没有设置或者固定不牢固,混凝土坍落度小,或拆模早,混凝土硬化前受外力导致剥落而使构件成型后钢筋外露的现象。
形成混凝土结构露筋的原因主要如下:
灌注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疏松
前述的蜂窝麻面、孔洞、夹渣等质量缺陷都同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疏松现象,而单独存在的疏松现象,砼外观颜色、光泽度、
粘结性能甚至凝结时间等均与正常混凝土差异明显,混凝土结构内部不密实,强度很低,危害性极大。
原因分析
混凝土漏振。
水泥强度很低而又计量不准,或商品混凝土站因设备故障造成矿物掺合料掺量达到65%以上,此时混凝土砂浆粘结性能极差,强度很低。
严寒天气,新浇混凝土未做保温措施,造成混凝土早期冻害,出现松散,强度极低。
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泵送混凝土浇筑时,不预拌润泵砂浆,现场工人图省事,直接向泵机料斗内铲两斗车砂子和一包水泥,加水后未充分搅拌就开启泵机。或在浇注面上未将润泵砂浆分散铲开而堆积在一处,拆模后构件表面起皮掉落,内部疏松。

外形缺陷
外形缺陷及外表缺陷主要是针对清水混凝土而言,清水混凝土是利用混凝土的可塑性和材料构成的特点,根据饰面的造型技术,进行建筑艺术加工的混凝土。它在墙体或其他构件成型时,采取适当措施,使其表面具有装饰性线条和纹理质感、庄重感,并改善其色彩效果,以达到建筑立面的外观装饰设计要求。
拆模时间过早或折模时工人撬、扳、敲、击等造成缺棱掉角。
模板安装尺寸不准确,或模板刚度差、稳定性不够、紧固性不牢,造成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等。
预防措施
确保清水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才拆除模板,拆模时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严禁野蛮粗暴敲击、撬扳等行动。
严格按设计要求制作和安装模板,确保轴线和尺寸准确,加强模板的刚度、稳定性和牢固性,不使模板变形和位移。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