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切分轧制时切分导卫频繁粘钢进而造成堆钢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是切分导嘴设计不合理造成。导卫座是滚动导卫的安装支撑系统,在导卫座的选择中应按以下原则进行:(1)选择耐腐蚀材质以满足工作环境要求。原设计两片切分导嘴之间留给红钢空间偏小,切分导嘴分料棱与红钢接触过于紧密。而红钢塑性好,表面摩擦系数大,冷却水又不充足,一段时间后,摩擦脱落物逐渐积累,发生粘钢,进而堆钢。为此,重新设
切分轧制调试指导
针对切分轧制时切分导卫频繁粘钢进而造成堆钢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是切分导嘴设计不合理造成。导卫座是滚动导卫的安装支撑系统,在导卫座的选择中应按以下原则进行:(1)选择耐腐蚀材质以满足工作环境要求。原设计两片切分导嘴之间留给红钢空间偏小,切分导嘴分料棱与红钢接触过于紧密。而红钢塑性好,表面摩擦系数大,冷却水又不充足,一段时间后,摩擦脱落物逐渐积累,发生粘钢,进而堆钢。为此,重新设计了切分导嘴,将分料棱改为圆弧过渡,增大过钢空间。切分导嘴上开出冷却水路,强制冷却导嘴。 改造实施后,切分导嘴粘钢现象大大减少。针对随后出现切分轮严重粘钢问题,改造切分轮压紧碟簧和加强维护,减少了过钢时切分轮弹跳。
轧制过程中,车间内弥漫着大量粉尘,直接影响对红钢运行状态观察,
同时影
响环境卫生、危害职工身体健康。粉尘主要集中轧制区,特别是轧机出口导管处。
分析认为是轧制力大和轧制温度高,大量粉末状氧化铁皮弥散形成。原设计未考虑
除尘装置,各机架后也没有足够安装空间。为解决此问题,利用一定压力轧机冷却
水出口导管处形成水帘,吸收粉尘,粉尘随水排入沟进入沉淀池沉淀,即“水封除
尘”。
80万吨棒材轧钢生产线工艺技术操作规程之原料技术条件: 连铸方坯的检查验收应符合YB/T2011的规定,其主要技术条件有:1.连铸坯端部的切斜不得大于二十毫米。2. 连铸坯长度长为十二米,短为六米,长度公差为+七十毫米。3.连铸坯表面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重皮、结疤、夹杂、深度或高度大于3毫米的划痕、压痕、擦伤、气孔、皱
i纹、冷溅、耳子、凸块、凹坑和深度大于2mm发纹。连铸坯横截面不得有缩孔、皮下气泡。4. 连铸坯鼓肚高度不得超过连铸坯边长的允许正偏差。5. 连铸坯不得有明显的扭转。6. 连铸坯端部因剪切变形造成的宽长不得大于边长的百分之十。7. 连铸方坯边长一百五十毫米,边长允许公差±五点零毫米,对角线允许公差≯七点零毫米。8. 连铸坯的弯曲度每米不得大于二十毫米,总弯曲度不得大于总长的百分之二。滚动导卫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滚动导卫用于引导椭圆轧件进入圆或方孔型等变形不稳定的机组,可保证获得形状良好、尺寸精度高的轧件。9. 连铸坯表面缺陷必须清除。清除应沿纵向清除,清除宽度不得小于深度的6倍,长度不得小于深度的8倍,表面清除的深度不得大于连铸坯厚度的百分之十,两相对面清除深度之和不得大于厚度的百分之十五,清除深度自实际尺寸算起。10. 钢坯的化学成分应符合GB1499的规定。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