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支持多协议、多网络、多平台、多地域的设备接入 智能物联网平台支持多种协议,多种网络、多平台、多地域的设备接入,网络有2G/3G/4G/5G,NB-IoT,LoRa等;通讯协议有MQTT、CoAP、HTTP等。
2.设备远程遥控管理 智能物联网平台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管理与维护,包括远程调试、远程固件升级、远程维护等。
3.智能设备实时全景监控 智能物联网平台提供对
物联平台产品
1.支持多协议、多网络、多平台、多地域的设备接入 智能物联网平台支持多种协议,多种网络、多平台、多地域的设备接入,网络有2G/3G/4G/5G,NB-IoT,LoRa等;通讯协议有MQTT、CoAP、HTTP等。
2.设备远程遥控管理 智能物联网平台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管理与维护,包括远程调试、远程固件升级、远程维护等。
3.智能设备实时全景监控 智能物联网平台提供对平台上所有设备的实时全景监控,包括设备温度、湿度、开关状态等全景监控。
4.设备运行情况实时统计 智能物联网平台对设备监控情况进行实时统计分析,并可视化展示分析结果,直观的掌控平台上所有接入设备的运行情况。
5.高标准设备安全管理 智能物联网平台提供一机一密设备认证、TLS标准的数据传输通道、细粒度的权限管理和详细的日志管理等多种安全管理措施。
6.设备应用集约管理 智能物联网平台提供对平台所有设备应用的集约化管理,可以批量针对某个分类、分组或针对单个的一个设备进行应用的下发操作。
RFID意义上的物联网,所依据的EPCglobal标准在推出时,即被定义为未来物联网的标准,但是该标准及其中的方法手段RFID电子标签所固有的局限性,使它难以真正指向物联网所提倡的智慧星球。原因在于,物和物之间的联系所能告知人们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而物的状态与状态之间的联系,才能使人们真正挖掘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各种联系,从而获取新的认知,获取新的智慧。“泛在聚合”即是要实现互联网所造就的无所不在的浩瀚数据海洋,实现彼此相识意义上的聚合。这些数据既代表物,也代表物的状态,甚至代表人工定义的各类概念。数据的“泛在聚合”,将能使人们极为方便的任意检索所需的各类数据,在各种数学分析模型的帮助下,不断挖掘这些数据所代表的事务之间普遍存在的复杂联系,从而实现人类对周边世界认知能力的革命性飞跃。

物联网这个概念,在1999年提出来的时候叫传感网。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和开发。与其它相比,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同发优势和重大影响力。2005年11月2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2009年8月24日,移动总裁王建宙在台湾公开演讲中,也提到了物联网这个概念。总工程师朱宏任在工业运行2009年夏季报告会上表示,物联网是个新概念,到2009年为止还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大家公认的概念。他说,总的来说,“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新技术。

与现有业务系统和数据流集成时,物联网的真正价值得以释放。因此,至关重要的是,将所有这些不同的组件有效且以可管理的方式捆绑在一起。
在高层次上,物联网平台通过提供内置工具和功能,使企业、开发商和用户的物联网更简单、更便宜,为物联网系统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先机。物联网平台有助于促进通信、数据流、设备管理和应用程序的功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