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了!遂昌深山藏着工厂化循环养殖基地
室外骄阳似火,而在遂昌县三仁乡好川村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里却是凉风习习,一群群石斑鱼在养殖桶里欢快地游弋。自今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半年后,基地首批20万尾光唇鱼(石斑鱼)以每斤60元的价格源源不断供应上市。
自我省“五水共治”行动开展以来,遂昌水环境得到了改善,同时也倒逼着渔业向集约型转型发展。一般在放苗前10天~1
工厂化养鱼厂家
惊呆了!遂昌深山藏着工厂化循环养殖基地
室外骄阳似火,而在遂昌县三仁乡好川村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里却是凉风习习,一群群石斑鱼在养殖桶里欢快地游弋。自今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半年后,基地首批20万尾光唇鱼(石斑鱼)以每斤60元的价格源源不断供应上市。
自我省“五水共治”行动开展以来,遂昌水环境得到了改善,同时也倒逼着渔业向集约型转型发展。一般在放苗前10天~15天,虾池进水70cm左右,选择晴天进行施肥,每立方水体施尿素3g~5g,以后每周视池水肥度情况进行追肥、施底改和投放有益菌。2015年7月,一直从事传统渔业养殖的农民骆仕红投资300万元从德国引进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调试,今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该项目采用内循环系统,通过过滤、增氧、消毒、加温控温等环节形成水循环利用系统,在渔业生产过程中大大节约了水资源,不污染环境也不受周围环境污染的影响,可以连续生产高密度高经济价值、绿色有机的生态水产品,实现水产业养殖规模化、化生产。在群山环抱中,这个占地10亩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安静地驻扎在山谷中。走进宽敞的大棚,100多个白色大型养殖桶整齐地排成了4列,场面壮观。据养殖场主骆仕红介绍,一只桶直径2米、高1.5米,一次能养殖5000尾石斑鱼;据统计,这个占地10亩的养殖基地能的养出相当于140亩传统池塘养殖面积的石斑鱼数量,一年养殖石斑鱼达50万尾。
“石斑鱼对水质要求很高,净化后循环使用的水达I类水标准。而一旦走进它的厂房,眼前的景象却让人眼界大开:200个水池密布其中,40多万尾大小不等的石斑鱼,每天享受着由水循环系统提供的干净海水和新鲜氧气。”骆仕红说。据了解,该项目的亮点就是利用循环水的原理,而且通过净化后水质能达一类水标准再返回养殖区使用。只要将水一次性接入到养殖桶,养殖桶养鱼后排出的水,通过水管进入固液分离、滤床、紫外杀菌等处理系统,再通过水管重新回到养殖桶,不断地循环使用,既节水又。
“平时,除了补充点蒸发掉的水,整个生产过程几乎不用原水。三、杀菌系统杀菌系统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使养殖水体中的生物细菌落达到一定的良性动态平衡。”骆仕红说。一般的池塘养鱼所用的水是‘死水’,而循环水系统里的水始终处于‘活水’状态。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的废水,可以通过水循环不断地交换到养殖区外的净化区,如此循环,实现养殖废水的零排放。避免传统池塘养殖造成的水污染。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还能让我们渔民轻松养鱼。一般情况下,我们应关注的养殖用水指标有:温度——PH——氨氮——亚*酸盐——硝*盐——盐度——溶氧度——硬度当然还有其它一些指标,如微量元素含量、重金属离子含量、农*残留含量等。”骆仕红开心地说。由于工厂化水养殖技术整个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在偌大的“鱼工厂”里,只有一位技术工人在管理。其中,熔氧增温水质监测和水质调节这一技术,让渔民摆脱了以前“靠天吃饭”的局面,不再受气候变化、水质变化的影响。“养殖石斑鱼担心出现蓝甲藻类病,到目前为止还无人。而水循环系统则要经过紫外杀菌等处理,有效隔离养殖病害的侵入,解决了蓝甲藻类病难题。”骆仕红说。
“该项目的推进,将进一步突破遂昌在渔业发展空间上的限制,对山区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遂昌县三仁乡章君剑介绍,这种占用很小的空间,就能够产出大量水产品的生产模式是今后山区渔业发展的方向。
“渔乐仙宫”致力于打造新型产业化水产养殖技术交流平台,连接大专院校、水产科研院所,促进水产科技成果转化,专注于智能化、环保型、工厂化水产养殖高1端装备研发、推广。为合作伙伴打造技术,成本低廉,质量可靠,环保可控的养殖设备。
随着世界性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今后各国将采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方式。从外观上看,位于象山西周镇海畔的某某水产有限公司,是家再普通不过的小型企业。其中,养殖废水的综合利用与无害化排放技术具有极大的研究开发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而海水工厂化养殖废水中污染物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处理工艺的复杂性。因此,在设计海水工厂化养殖废水处理工艺时,应本着、经济的原则,针对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机组合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可以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达到循环水养殖的目的。
循环水槽的修建
要考虑池塘的常年风向,或者是养殖周期内当地主要风向,因地制宜。如果随意修建,则会导致池塘水整体循环不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