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籽油酸值超过6的较少〔3〕,皂脚量不大,为避免生成稀薄松散皂脚,碱炼过程使用较高浓度碱液和一定超量是必要的。
2.2.2.2 操作温度 操作温度是影响脱酸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影响体现在脱酸的初温、终温、升温速度等方面。油脂被皂化的概率随操作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操作温度控制在工艺限 制的低温下进行,避免中性油的皂化损失。在中和反应过程中,为了避免转化成油/水型乳浊液,以
大型蓖麻籽榨油机价格
蓖麻籽油酸值超过6的较少〔3〕,皂脚量不大,为避免生成稀薄松散皂脚,碱炼过程使用较高浓度碱液和一定超量是必要的。
2.2.2.2 操作温度 操作温度是影响脱酸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影响体现在脱酸的初温、终温、升温速度等方面。油脂被皂化的概率随操作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操作温度控制在工艺限 制的低温下进行,避免中性油的皂化损失。在中和反应过程中,为了避免转化成油/水型乳浊液,以致形成油-皂不易分离的现象,中和温度必须保持稳定和均匀。中和反应后,为了避免皂粒的胶溶和被吸附组分的解吸,加热到蕞终温度的速度愈快愈好。蓖麻油在脱酸时温度要调整到75℃~85℃后,加入预先配制好的碱液进行中和。反应过程中温度要保持 80℃±2℃左右。
4.形态与色泽:
蓖麻的果实为三室蒴果,分有刺和无刺。蒴果为球型,成熟后三裂,内有种籽三粒,即蓖麻籽。种子扁圆型,有光泽,种皮坚脆。外表有光滑的薄膜、灰色和不规则的白、黑、红、紫相间的斑纹。
5.构造:
蓖麻籽由种皮、种阜、胚乳、子叶、胚所组成。种皮约为全重的17%~39%分为外种皮和内种皮。外皮坚硬,内皮为柔软薄壁细胞组织。种子略窄的一端有型种阜它是种皮的附生物,由珠孔附近的珠被扩展而成。有的种阜的有一条横沟,在种子的略平一面的,紧靠种阜。合点在略平一面的钝端。珠孔在隆起一面的,紧靠种阜,胚乳很大,白色,将胚包在其中,胚有二片薄膜状白叶,上有明显的脉纹以及胚根、胚茎、胚芽。
网站周五消息称:今年上半年,我国食用植物油加工行业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速放缓,小品种油脂推陈出新,品种增加。国内原料供应略增,大豆进口小幅下降。食用植物油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加工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大型企业产能进一步扩张,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 一、行业发展特点 (一)总体保持稳定增长,增速放缓。上半年行业总体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规模以上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超过2000家,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15%。由于食用植物油价格整体低迷,行业增长速度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放缓。 (二)小品种植物油推陈出新,品种增加。近年来,在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小品种植物油不断推陈出新。1月4日,批准以大戟科美藤果种籽为原料的“美藤果油”为新资源食品,同时获得批准的还有盐地碱蓬籽油和盐肤木果油,文冠果油、橡胶籽油也在积极申报。这些新资源食品将进一步丰富市场供给,满足消费需求。 (三)大豆进口小幅下降,食用植物油进口大幅增长。受生猪养殖效益下降、H7N9疫情和南美运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上半年进口大豆2749万吨,同比下降5.4%。油菜籽进口量为177万吨,同比增长14.9%。进口食用植物油438万吨,同比增长15.3%。其中,棕榈油进口量为284.8万吨,同比增长8.2%;菜籽油进口量88.3万吨,同比增79.9%;豆油进口量42.5万吨,同比减少24.7%。

要建立和完善粮油加工引导生产、满足消费、调节供求的长效机制,保证粮油供应,稳定粮油价格。建立便捷的现代粮油供应体系,加强大中城市及重点地区、敏感地区供应渠道网点建设,保障城乡居民食用安全。按照“平急结合、精简节约、布局合理、利于管理”的原则,选择确定一批粮油应急加工企业和供应网点,以应对突发事件和冰雪、等严重自然灾害条件下的粮油应急需要。在这方面,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尤其是大中型骨干企业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健全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粮油产品的安全水平 要进一步完善粮油加工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制修订符合我国国情和特色饮食要求的粮油加工新产品标准,程度保存粮油原料中的固有营养成分,防止过度加工,科学提升我国粮油加工产品标准水平;要完善粮油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推进加工企业HACCP(危害分析和质量控制点)、ISO22000(质量管理体系)、GMP(良好操作规程)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要强化对残留、重金属、污染物、反式脂肪酸、和3,4-苯并芘等有毒有害指标的检测;要建立粮油加工企业的诚信管理体系,积极开展“放心粮油”工程,以确保粮油产品的安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