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灯光的起源
早期戏剧曾有露天或半露天的演出史,都以日光为光源。但随着演出场所搬进室内或夜间演出,开始出现了舞台灯光。据文字记载,1102年后,北宋的汴梁,每逢元宵节都演出“百戏”,看台楼下用坊木垒成舞台,台两旁的垛楼上各挂灯球一枚,大有丈余,内燃椽烛,这是人造光源之始。16世纪欧洲如在室外夜间演出,则用浸过树脂的绳子制成篝灯作为光源。15~16世纪间,
公司年会租赁灯光报价
舞台灯光的起源
早期戏剧曾有露天或半露天的演出史,都以日光为光源。但随着演出场所搬进室内或夜间演出,开始出现了舞台灯光。据文字记载,1102年后,北宋的汴梁,每逢元宵节都演出“百戏”,看台楼下用坊木垒成舞台,台两旁的垛楼上各挂灯球一枚,大有丈余,内燃椽烛,这是人造光源之始。16世纪欧洲如在室外夜间演出,则用浸过树脂的绳子制成篝灯作为光源。15~16世纪间,意大利布景师进行了色光照明的试验。17世纪初意大利人在演出中做过控制灯光骤暗的各种试验。
舞台灯光的灯位
1、顶光:自舞台上方投向舞台的光,由前到后分为一排顶光、二排顶光、三排顶光……等,主要用于舞台普遍照明,增强舞台照度,并且有很多景物、道具的照射,主要靠顶光去解决。
2、流动光:位于舞台两侧的流动灯架上,主要辅助桥光,补充舞台两侧光线或其他特定光线。
3、桥光:在舞台两侧天桥处投向舞台的光,主要用于辅助柱光,增强立体感,也用于其他光位不便投射的方位,也可作为特定光源。
舞台灯光设计过程
在舞台上空做两道顶光,用以照亮人物顶部及部分景物光,选用12台2KW聚光灯、12台2KW柔光灯。聚光灯光效强突出人物和物体的特征;柔光灯光照柔和还原人和物体的本质色彩;同时加上调光台运用编组变化的应用,可以产生不同的灯光效果。
侧光位于舞台两侧,用于刻画和压制人物及物体的左右轮廓的暗影区,选用了2KW聚光灯6台和2KW回光灯6台。利用聚光灯和回光灯强硬的光斑使轮廓更为突出,更加细腻。
伦勃朗布光—-舞台单点侧光照明的经典方式
伦勃朗布光是人像摄影中特殊的一种布光效果。它的基本光效是:在人物正脸部分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光斑,分别由眉骨和鼻梁的投影及颧骨暗区包围形成,故也称作三角光。它缘起于文艺复兴时期荷兰=画家伦勃朗所画的人物油画。伦勃朗布光采用强烈的明暗对比增强了人物立体感,画面层次丰富、充满活力而不呆板。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