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种类
蟋蟀属于昆虫纲(Insecta)直翅目(Orthoptera),到目前还没有一种分类系统得到普遍认可,但大多数分类学家承认蟋蟀为总科,将蟋蟀总科一般分为9~11科,我国蟋蟀总科已知有230种(亚种)隶属于10个科(蚁蟋科、蛉蟋科、蟋蟀科、貌蟋科、癞蟋科、铁蟋科、扩胸蟋科、蛛蟋科、树蟋科、蛣蟋科)。其中蟋蟀科是蟋蟀总科中类群,其下属的油葫芦、斗蟋、棺
办公室灭蚊蝇收费
蟋蟀的种类
蟋蟀属于昆虫纲(Insecta)直翅目(Orthoptera),到目前还没有一种分类系统得到普遍认可,但大多数分类学家承认蟋蟀为总科,将蟋蟀总科一般分为9~11科,我国蟋蟀总科已知有230种(亚种)隶属于10个科(蚁蟋科、蛉蟋科、蟋蟀科、貌蟋科、癞蟋科、铁蟋科、扩胸蟋科、蛛蟋科、树蟋科、蛣蟋科)。其中蟋蟀科是蟋蟀总科中类群,其下属的油葫芦、斗蟋、棺头蟋等也是我们生活中为常见的,同时也是容易造成危害的主要属种。
1.1 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体长约24毫米。头部圆形,体背黑褐色,有光泽。腹面为黄褐色,头顶黑色,复眼周围及面部橙黄色,两复眼内具橙黄色的倒“八”字形纹。
1.2 迷卡斗蟋(Velarifictorus micado)体长约16毫米,头部宽圆,后头有6条黄色短纵纹,两侧单眼之间具1条中间狭窄两端宽,形似大括号“{”的黄色带,中间单眼处具一小黄斑点。
1.3 石首棺头蟋(Loxoblemmus equestris)体长约12毫米,头部宽圆,后缘有4条黄色短小纵纹,复眼间白色或黄色横带,头前扁,前缘凸并向下倾斜。
1.4 多伊棺头蟋(Loxoblemmus doenitzi)体长约20mm,颜面明显倾斜,雄性颜面向两侧扩展突起,突起超出复眼。
1.5 小素蟋(Mitius minor)体长约10毫米,头部圆,黑色具光泽,无其他纹路,体黑色,前胸背板方形,黑色不具光泽,足黄褐色。
跳蚤防治要点
1加强宣传教育 及时进行健康宣传,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跳蚤的危害以及防治的必要性。在进行跳蚤防治活动时,应提前发出告示。
2环境治理 加强结构防护,及时修复破损的管道、门窗等,防止流浪猫、狗侵入室内,的是尽量减少同流浪猫、狗的接触,接触后要及时进行清洁。此外,可以对室内缝隙进行封堵,利用胶水、水泥等对地面及墙壁的缝隙进行封堵,减少跳蚤的藏身处。在处理跳蚤发后需要进行清洁整理,移除非必须杂物,以防跳蚤再次危害。
3化学防治 当跳蚤危害比较严重时,应及时进行化学防治。考虑到跳蚤生活习性,应该使用具有触杀效果的药剂做滞留喷洒处理。

常见的蜗牛种类
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属玛瑙螺科Achatinidae的一种贝类生物,又称非洲大蜗牛,爬行时体长约7-8cm,贝壳高可达20cm左右,壳径可达9.6cm。从外部形态特征上看,螺体呈卵圆形,螺旋部呈圆锥形,体螺层庞大, 壳的缝合线明显, 壳面多数呈黄色或深黄底色, 带有焦褐色雾状花纹。非洲大蜗牛是一类危害严重的外来蜗牛,原产于非洲东部沿岸,目前, 该螺已扩散至我国广东、香港、云南、广西、湖南、福建及台湾等地, 并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3.2 灰巴蜗牛 灰巴蜗牛Bradybaena ravida属巴蜗牛科Bradybaenidae的贝类生物,体长约3-3.6cm,壳高3cm以下,壳径3.5cm以下。贝壳呈卵球形,右旋,壳面呈黄褐色,并具有细致而稠密的生长线和螺纹。螺层数5-6个,螺层突出。分布我国大部分省区。
3.3 白玉蜗牛 白玉蜗牛属玛瑙螺科Achatinaidac,是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的一个变异品种,也称白玉蜗牛。贝壳呈圆球形,壳高28~35mm,宽45~60mm。壳质厚而坚实,不透明,有5.0~5.5个螺层,呈低圆锥形。壳面呈深黄褐色或黄褐色,有光泽,并有多条黑褐色带。壳顶钝,成体的脐孔被轴唇遮盖。壳口呈椭圆形,口缘锋利,内质呈淡黄色或淡褐色。原产于非洲东部,由于生长快、个体大、繁殖力强,已被国内外的美食家所接受,是食用蜗牛中的,其作为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和动物性蛋白饲料,被广泛利用。
3.4 其他种类 蜗牛的种类有很多,目前在我们周围常见的还有一些烟管螺、大脐蜗牛等种类。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