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中通信息传输优先选择
逐渐成为特种行业视频传输、专线指挥、通信调度的优先选择。
国外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推广动中通天线,目前已有十分成熟的产品及应用,如美国的Trackstar、以色列的RaySat、以色列的Starling、韩国KNS、美国SeaTel等都是该领域的企业。2000年以来,我国在动中通天线研制及应用方面得到了的发展,中
船载动中通公司
动中通信息传输优先选择
逐渐成为特种行业视频传输、专线指挥、通信调度的优先选择。
国外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推广动中通天线,目前已有十分成熟的产品及应用,如美国的Trackstar、以色列的RaySat、以色列的Starling、韩国KNS、美国SeaTel等都是该领域的企业。2000年以来,我国在动中通天线研制及应用方面得到了的发展,中电54所、中电39所、中电714所、航天704所、航天13所、航天新世纪、星展测控、星网卫通等均研发出了各型不同种类、不同轮廓、不同口径的系列化动中通天线,并且在国内各相关行业实现了规模化应用推广。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产业格局的不断调整、市场需求的不断深入,动中通天线面临着轮廓与增益、体积与重量、性能与价格等矛盾。为了更深层次发掘动中通天线的应用市场,实现更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推广,终实现移动通信行业的革命性发展,动中通天线必须向着多频段、低轮廓、小重量、低成本、高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等方向发展。
动中通近来开发
国内各相关单位也在积极开展平板式动中通天线的开发,比如中电38所、54所、714所均研制开发了约0.6m等效口径的平板式动中通天线。除此之外,各高校、民营企业也都在加紧平板阵列天线面的开发,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星展测控、星网卫通、协同通信等等。动中通积极发展中。
更高可靠性、更低成本是动中通天线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动中通天线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发展,但系统可靠性与制造成本仍然是制约天线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瓶颈。首先,伺服跟踪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及跟踪精度始终是动中通天线面临的严重的挑战和的技术瓶颈;其次,天线控制系统往往采用单脉冲或惯导的跟踪模式,系统成本极其昂贵,推广受到明显制约。如何寻求一种高可靠性、高跟踪精度、低制造成本的伺服稳定跟踪控制方案是当前动中通系统研究的热点,也是动中通天线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动中通开环方法
开环方法利用GPS定位信息为天线定向,并且重新定位给定当前航向的终端。然而,小范围内的精度定位是非常困难(和昂贵)的。它是依靠惯性导航系统和GPS来实现开环跟踪的。此外,惯性导航系统离不开GPS测量,很难避免天线罩对Ka波段信号的折射,所以由此造成的指示角的变化和大的偏差也会使惯导系统产生误差。(上图为惯性导航系统)
(作者: 来源:)